甜蜜蜜

《甜蜜蜜》由陈可辛执导,张曼玉、黎明和曾志伟主演的爱情电影。
影片剧情始于1986年,终于1995年邓丽君骤逝当天,在中国出现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香港回归前十年的历史变迁。
影片于1996年11月2日在香港上映。
- 中文名 甜蜜蜜
- 类型 爱情,剧情
- 主演 黎明,张曼玉,曾志伟,张同祖,杜可风,杨恭如
- 片长 106分钟
- 出品时间 1996年
剧情简介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黎明饰)告别了女友方小婷(杨恭如饰),一个人从天津来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赚到钱能把小婷接来成婚。在香港,他认识了在麦当劳工作的李翘(张曼玉饰),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成了朋友。偶然间,他们发现彼此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来香港的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分手了。小婷终于成了黎太太,李翘也跟了混黑社会的豹哥(曾志伟饰)。

日子仿佛就应该这样继续,可是他们终于发现自己一直深爱着对方。紧接着的一场变故(豹哥意外身亡)使两人再次相遇,时间已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橱窗前,一起看着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的又是那首他们在香港一同唱过的《甜蜜蜜》。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李翘 | 张曼玉 |
黎小军 | 黎明 |
欧阳豹 | 曾志伟 |
方小婷 | 杨恭如 |
英语外教 | 杜可风 |
职员表
出品人 | 邹文怀 |
---|---|
制作人 | 张志光、杜玉贞 |
导演 | 陈可辛 |
副导演(助理) | 邓汉强、关信辉、赵良骏 |
编剧 | 岸西 |
艺术指导 | 奚仲文 |
服装设计 | 吴里璐、陈秀明 |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 | 李翘 | 张曼玉 一个来自广州的女人,到香港是为出人头地,赚大钱给家乡的妈妈建新房。她爱黎小军,但他并不是她来香港的目的,她与他怀揣不一样的理想。豹哥,也许不是她最爱的男人,但她选择跟随他,出于理想抑或金钱已不重要。世事难料,豹哥在纽约街头死在小混混枪下。人群穿梭,李翘终究没有追到小军疾驰的单车。茫茫人海里,只剩下做过了香港人也做成了美国人的李翘。但当一曲《甜蜜蜜》响起,唯有乡音才能指引故乡人。这一刻李翘终于找回自己--那个喜爱邓丽君,骨子里只属于家乡的人。 |
![]() | 黎小军 | 黎明 一个穿着蓝色棉衣和帆布鞋莽莽撞撞闯进香港的人,孤独与畏惧极需安慰。不远千里来到言语不通的香港,只为了能给未婚妻小婷以幸福生活。然而不知不觉物换星移,梦想竟已悄然改变,直到唯有离开小婷才是对她公平。他爱上了李翘,却没有足够勇气面对,他执着,却也内向呆板有些傻气。不过傻人总是有傻福,兜兜转转,终于在异国他乡重逢所爱,伴着永远的《甜蜜蜜》。 |
![]() | 欧阳豹(豹哥) | 曾志伟 豹哥,一个能在黑道呼风唤雨,也能用金表金链逗李翘开心的大哥。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逃到万里外的纽约,也终究未能逃脱命运。纽约街头,豹哥糊里糊涂死在一群不起眼的小混混枪下,成为香港昔日的传说。 |
![]() | 方小婷 | 杨恭如 小婷是黎小军的未婚妻,小军承诺到香港闯荡后将她接来成婚。曲曲折折,两人终于在港完婚。小婷在李翘的帮助下找到工作,满心感谢却不知自己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李翘离开了香港,也带走了黎小军的心。悲愤的小婷得知真相后决意放弃小军,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音乐原声
歌曲名称 | 演唱人 | 作词 | 备注 |
---|---|---|---|
《甜蜜蜜》 | 邓丽君 | 庄奴 | 主题曲 |
《泪的小雨》 | 邓丽君 | ---- | 电影插曲 |
《再见我的爱人》 | 邓丽君 | ---- | 电影插曲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邓丽君 | ---- | 电影插曲 |
《爱在我心中》 | 邓丽君 | ---- | 电影插曲 |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甜蜜蜜》基于的华人移民历史三个大背景 :

1.1978年中国施行改革开放后的内地移民潮——内地人因国门开放、放眼世界而外走。
2.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生效后的香港移民潮--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外走。
3.1996年香港回归中国前夕的回流潮--香港人对香港前景改观而出现第一波回流。
确立主题
陈可辛回忆,剧本写到一半时邓丽君去世了,忽然想到邓丽君很契合电影"漂"的主题。 《甜蜜蜜》讲的是中国人的漂泊,而香港这座城市也是与祖国分分合合。这种状态邓丽君恰好表现得出来,她是第一个真正属于"两岸三地"的人,是中国人的John Lennon(约翰·列侬)。

陈可辛一直想拍个移民题材的故事来反映香港人"无根的状态"。他认为一个人那么爱一片土地,有时反而是因为不在这片土地。拍《甜蜜蜜》的时候是1996年,也是香港人最彷徨的时候,港人特别能体会"漂"的含义。比如:1987年香港股票大跌、1995年邓丽君骤逝,观众看电影时会想到那一天的感觉是什么,和戏里人物产生一种共鸣,即使不用思考也能明白。
选角过程
陈可辛表示,演员方面最初曾想找黎明和王菲,因为只有他俩来自内地,但是王菲连剧本都没看就推了。后来突然想起张曼玉,那时她已短暂息影两年。张曼玉是个很好的演员,真正用演技把人物给演活。开始的时候设计李翘是从上海来到香港的女孩子,讲普通话,但由于张曼玉国语差,拍了几天只好把李翘改成说粤语的广州人,这样就有了假香港人的感觉,效果反而更好了。

《甜蜜蜜》留给编剧岸西最深的印象是张曼玉,"我一直觉得应该向她道歉。因为当时陈可辛说找她演女主角李翘,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她那么洋化一个人,怎么能演我写的那个'大陆妹'?但看了电影后,我发觉自己大错特错。她比我写的更像李翘。"
曾志伟则表示看剧本时就很喜欢豹哥角色,但最初却不好意思开口,因为自己外形不好,难以让观众信服"张曼玉没跟黎明却跟了曾志伟"。 直到开机后两周,陈可辛才决定让曾志伟参演。《甜蜜蜜》放映后,曾志伟的角色受到众多女孩子的喜爱,他说自己这才安心了:"既然女孩子们都喜欢,那张曼玉也是有可能放弃黎明而跟我的。" 此外著名摄影师杜可风客串英语外教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 | 提名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 获奖 |
1997 | 第16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 获奖 |
1997 | 第3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 获奖 |
1997 | 第3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1997 | 第3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 | 提名 |
1997 | 第3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 | 提名 |
1997 | 第3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 | 提名 |
1997 | 第3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1997 | 第3届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演员 | 获奖 |
1997 | 第3届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导演 | 获奖 |
1997 | 第3届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电影 | 获奖 |
1997 | 第42届 | 亚太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 获奖 |
1997 | 第42届 | 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 | 获奖 |
1997 |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太空针奖) | 获奖 | |
1997 |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 | 获奖 |
发行信息
上映地区 | 上映日期 |
---|---|
中国香港Hong Kong | 1996年11月2日 |
制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嘉禾电影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 |
UFO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 Gordon's Film Company Ltd |
以上资料来源
影片评价
影片中,如果异乡客在香港面临的只是地域习俗的差异磨合,那么海外的漂泊者则真真切切感受到低人一等的刻骨之痛:豹哥不明不白死于街头的悲惨局面、李翘在警车上的歧视性待遇无疑是这种状况的真实体现。此时中国人情感肌理中的乡愁命题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展现,一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则是这种情绪的象征化依托,触动了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时光网评)。

缘分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能让两个人不远千里来相会。李翘和小军在邓丽君死后在美国相遇了,相见时他们释然了,笑的很灿烂。眼神中满是期待疼爱当然少不了沧桑,终于在一起了,终于不用想那些棘手的事了,面对面相视一笑,从此白头到老,相守一生。(时光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