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甘松

2022-07-14 18:57:07 百科资料

甘松(学名: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 DC.)是败酱科、甘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根状茎木质、粗短,下面有粗长主根,有烈香。叶丛生,叶片长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主脉平行三出,叶柄与叶片近等长;花茎旁出,花序为聚伞性头状,顶生;花序基部有披针形总苞,小苞片较小。花萼果时常增大。花冠紫红色、钟形,基部略偏突,裂片宽卵形至长圆形,花丝具毛;子房下位,花柱柱头头状。瘦果倒卵形,6-8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6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地。

甘松为优良的香料植物。亦可药用,其根茎及根切段入药。味辛、甘,温。归脾、胃经。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用于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证。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0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甘松
  • 拉丁学名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 DC.
  • 别名 匙叶甘松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根状茎木质、粗短,直立或斜升,下面有粗长主根,有烈香。叶丛生,长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3-25厘米,宽0.5-2.5厘米,主脉平行三出,无毛或微被毛,全缘,顶端钝渐尖,基部渐窄而为叶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花茎旁出,茎生叶1-2对,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基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倒披针形至披针形,有时具疏齿,无柄。

  花序为聚伞性头状,顶生,直径1.5-2厘米,花后主轴及侧轴有时伸长;花序基部有4-6片披针形总苞,每花基部有窄卵形至卵形苞片1,与花近等长,小苞片2,较小。花萼5齿裂,果时常增大。花冠紫红色、钟形,基部略偏突,长4.5-9毫米,裂片5,宽卵形至长圆形,长2-3.8毫米,花冠筒外面多少被毛,里面有白毛;雄蕊4,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丝具毛;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瘦果倒卵形,长约4毫米,被毛或无毛;宿萼不等5裂,裂片三角形至卵形,长1.5-2.5毫米,顶端渐尖,稀为突尖,具明显的网脉。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甘松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北安查尔邦、锡金邦、喜马偕尔邦、阿鲁纳恰尔邦)、缅甸、尼泊尔、不丹;在中国产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南部、西藏。生长在海拔26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地。该物种更喜欢在海拔3000-5000米的潮湿陡峭地区、岩石、未受干扰的草坡或带有粗糙沙壤土的石头上生长。该物种在岩石栖息地、高山草甸、杜松灌木丛、杜鹃花林和开阔的松树林中繁殖良好。

生长习性

  该物种的生长季节从五月持续到十月下旬。6-8月开花,8-9月结果。繁殖通过无性方式(从根茎)和种子进行。植物可能需要3-5年才能达到生殖成熟。

繁殖方法

选地整地

  • 选地
  1. 育苗地:苗床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或腐殖质多的土地为宜。
  2. 大田移栽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养分水平中等以上,pH值在5-7之间。种植基地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
  • 整地
  1. 育苗地:整地时,要将地深翻20-25厘米,每公顷施3300-4950千克商品有机肥作基肥,然后整平作畦。畦宽1.0米-1.5米,畦长因地势而定。
  2. 大田移栽地:秋季收获作物后随即整地,整地时要求深耕,同时每公顷施3300-4950千克商品有机肥。移栽前要将地面整平,并且依据地势,修好排水沟。

育苗移栽

  1. 选种:甘松用种子繁殖,所选种子质量符合《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4404.1)的种子。播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晒1-2天。
  2. 播种时间:早春解冻到4月底前。播种期越早越好,早播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3.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的方法。行距15-20厘米,沟深3厘米,然后将种子拌细沙或细土,均匀撒入沟里,覆盖厚0.5-1厘米的细土,然后填压。
  4. 播种量:每公顷播种子30.00-45.00千克。

栽培技术

移栽

  1. 种苗选择:种苗选择根长在3.5厘米、根粗1.2毫米以上,无分杈,皮色正,无病虫危害的种苗作栽培用。
  2. 移栽时间: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苗萌芽前。
  3. 种植方法: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进行定植,开深沟,将种苗顺沟斜放于沟壁上,尾部不得弯曲,根系要自然舒展,覆土。

田间管理

  1. 覆盖:种子播完后要覆盖遮荫,覆盖物为松枝、麦草或豆秸等,覆盖程度以遮住地面为准。当苗高5厘米时,将覆盖物揭掉。
  2. 苗期管理:苗期应保持畦面潮湿,以利出苗。苗长大后可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即可。育苗地要做到勤除杂草,防止草荒,苗高5-7厘米时适当间苗。拔草要选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时分进行。
  3. 大田移栽地灌溉:移栽后及时浇水防旱,成活后可少浇或不浇水,防止烂根。生育后期,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即可。
  4. 中耕除草:移栽后第一年除草1-3次,第二年除草1-2次,保证田间无杂草。

病害防治

  1. 褐斑病防治:褐斑病发生时,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的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2. 根腐病防治:根腐病发生时,选用微生物菌剂防治。

主要价值

  香料:甘松为优良的香料植物。

  药用:甘松的根茎及根。切段入药。味辛、甘,温。归脾、胃经。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用于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证。

  1. ?藏药】榜贝:根治疗头痛,胃痛腹胀,急性胃肠炎;外用于牙疳,龋齿(泡水漱口),煎水洗脚气浮肿《滇省志》。榜贝:根及根茎主治白脉病,陈热病,中毒热病《中国藏药》。
  2. ?维药】松布力印地:根茎用于失眠健忘,心悸不安,食欲不振,高血压,胸膜胀满,气喘咳嗽,小便不利《维药志》。
  3. ?藏药】榜贝:根及根茎用于寒湿内阻,心腹胀痛:外治牙疳,龋齿,脚气浮肿《藏标》。榜贝:根及根茎主治白脉病,陈热病,中毒热病《中国藏药》。
  4. ?蒙药】乌俄尔图-胡吉,邦伯:根茎及根用于胸腹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牙痛;外用适量,熏烟可辟秽气,泡汤漱口或研末敷患处或煎汤洗脚,治脚肿《蒙药》。
  5. ?僳僳药】托质几莫:根用于胸腹胀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牙痛《怒江药》。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0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