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兰花

瓶兰花(Diospyros armata Hemsl.)柿科半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5-13米,直径约15-50厘米;树冠近球形,枝多而开展,嫩枝有绒毛,枝端有时成棘刺;冬芽先端钝,有毛。叶薄革质或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至长圆形,叶片有微小的透明斑点,上面黑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微小柔毛;叶柄长约3毫米。雄花集成小伞房花序;花乳白色,花冠甕形,芳香,有绒毛。果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色,有伏粗毛,果柄长约1-1.2厘米;宿存萼裂片4,裂片卵形。花期5月,果期10月。
产中国湖北宜昌、南沱一带,较少见,上海、杭州有栽培,供观赏。瓶兰花茎干苍古奇特,根柯屈扭,皮色如铁,枝条弯拐虬曲,为制作树桩盆景的材料。
- 中文名 瓶兰花
- 学名 Diospyros armata Hemsl.
- 别称 玉瓶兰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半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5-13米,直径约15-50厘米;树冠近球形,枝多而开展,嫩枝有绒毛,枝端有时成棘刺;冬芽很小,先端钝,有毛。叶薄革质或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至长圆形,长1.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叶片有微小的透明斑点,上面黑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微小柔毛;叶柄长约3毫米。雄花集成小伞房花序;花乳白色,花冠甕形,芳香,长4-5毫米,有绒毛。

果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色,有伏粗毛,果柄长约1-1.2厘米;宿存萼裂片4,裂片卵形,长约1.2厘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习性
瓶兰花性喜温暖湿润,耐寒,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容易开花结果。夏天阳光强烈,如果适当庇荫,可使叶色更加葱绿。瓶兰花根系发达,萌发力强,耐弯曲,易成型。喜光,不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粘性土最适宜,不喜砂质土。
分布范围
产中国湖北宜昌、南沱一带,较少见,上海、杭州有栽培。
繁殖方式

繁殖瓶兰花多采用播种法,可将当年成熟的果实摘下,去除果肉后阴干,埋在干净的细砂中保存,次年春季2-3月播种。也可进行根插繁殖,可切下粗壮的根部移植在砂质土壤中,并保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后即可生根。
栽培技术
水分
调节水分瓶兰花在枝叶生长期,浇水过多易引起枝叶徒长,妨碍花芽分化;花期水多会阻碍传粉授精,易引起落花落果;幼果发育期水分过多,易引起生理落果;果实生长期见旱,会引起果子枯落。瓶兰花在整个生长阶段应保持土壤适当湿润。
土壤
选择土壤瓶兰花直根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的介质为好。培养土的配比一般为田园土4份,沙壤土4份,腐叶土2份。适当加些骨粉,菜饼肥。对土壤碱酸度适应较广,理想的为中性偏酸ph值在6.5-7.0之间;栽培两三年后应换盆土,切记勿伤须根。
施肥
适时施肥瓶兰花喜肥,开春后每7天左右施一次水肥,薄肥勤施。其比例为:肥一份,水9-10份,瓶兰花在枝叶生长期需较多的氮肥,萌芽期和果实发育期需较多的磷钾肥。一年施三次肥。基肥宜于冬季12月中旬施人为宜,占全年施肥量的50%。7月追肥一次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肥大。9月追肥一次使植株健壮果实丰满光泽。冬季不施肥,这样管理可保花多,果满枝头。
光照
充足光照瓶兰花喜光,整个生长过程都需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会引起枝叶徒长,影响花芽分化,易生理落果。家养瓶兰花每天阳光照射不能少于6小时。瓶兰花属喜温植物,但耐寒性较强,在南方室内也较易越冬。
授粉
人工授粉瓶兰花多数雄雌异株(雄雌同株的很少),单性结实力弱。瓶兰花应配置授粉品种,或采集雄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喷2.4-de-10ppm,或萘乙酸50ppm,或九二0200ppm,对提高瓶兰花的单性结实率也有一定效果。
修剪
瓶兰花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根据其生长状况,适当修剪,有利于提高其观赏价值。
主要价值
瓶兰花是柿属中的美丽的观果植物。它植株低矮,叶、果较小,果色黄红,不易落果,枝干古朴苍劲,气势雄壮。盆栽清供,赏花、赏叶、赏果俱佳。
瓶兰花的花形似瓶,香味如兰,所以被称作“瓶兰花”。瓶兰花的叶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色绿浓郁,表面有光泽,果实呈卵形,成熟后为橙红色,加上长长的果柄,如同金丸悬挂,且经久不脱落,十分诱人,是一种高档的观果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