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瑇瑁

2022-07-12 21:14:06 百科资料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属于海龟科。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

  • 中文学名 玳瑁
  • 拉丁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 别称 十三鳞、文甲
  • 界 动物界
  • 科 海龟科

形态特征

  ​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玳瑁

生长环境生

  活于暖水性海洋,每年夏季繁殖,在沙滩上挖坑,白昼产卵,每次产卵120~130枚。依靠自然界的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49~60天。性情凶猛,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

  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种群分布

  产于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

保护等级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鲍照的《拟行路难》有"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文献记载

  瑇瑁形状似龟,惟腹背甲有红点。《本草》云:瑇瑁解毒。其大者,悉婆娑石。兼云辟邪。广南卢亭(原注:海岛夷人也),获活瑇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王令生取背甲小者二片,带于左臂上,以辟毒。龟被生揭其甲,甚极苦楚。后养于使宅后北池,俟其揭处渐生,复遣卢亭送于海畔。或云瑇瑁若生,带之有验。凡饮馔中有蛊毒,瑇瑁甲即自摇动。若死,无此验。

  玳瑁(dài mào)亦作"瑇瑁"。

  (1)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 唐 李白 《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玳瑁》﹝集解﹞引 宋 范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处,状如龟鼋,而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错而成。"

  (2)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玑。"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施肩吾 《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湿,云鬓慵梳玳瑁垂。" 清 陈维崧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签玳瑁装。"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边框子的散光眼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