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咯嘣

琉璃咯嘣是明清以来中国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
琉璃咯嘣头大,呈扁圆形,中接细长管,用嘴吹,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了"圪嘣、圪嘣"的声音,清脆悦耳,曾在民间广为流行,大多于每年春节期间北方县镇集市有售,近些年城市少见。
- 中文名 琉璃咯嘣
- 外文名 Glazed Luo Mao
- 流传区域 中国汉族地区
- 作用 作为"河灯",祭祀河神
- 别名 琉璃阁泵
历史沿革
"琉璃咯嘣"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上记载,中国各地类似"琉璃咯嘣"的手工制品都源自交城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绝活。夏家营镇覃村是"琉璃咯嘣"原始产地,已有四百年的生产历史。
民族特色
经历代传承生产的琉璃咯嘣,其产品流传于全国汉族区域,而以黄河流域较为突出。一些临近河流的百姓还用它来作为"河灯",祭祀河神,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音乐性节日玩具和供器,是典型的民俗文物。物美价廉的琉璃咯嘣,它只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出现,流行时间短却普及面广,制作技术独特,工艺造型独特,玩法独特,得到社会的欣赏,对青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粗犷憨厚、稚拙朴素而又艳丽悦耳的民族特色。

晋南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七窦庄村的赶集中琉璃咯嘣为主要物品之一。吕梁地区,交城也在传承琉璃咯嘣。
形态分类
琉璃咯嘣有单 腔体和葫芦体两种形态。
颜色有:暗红色和暗绿色两大色系。


制作工艺
"琉璃咯嘣"无法用机器制作,只能用纯手工制作!
琉璃咯嘣,是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头大,呈扁圆形,中接细长管,用嘴吹,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清脆悦耳,富有节奏。琉璃咯嘣制作技艺比较复杂,首先要有坩埚炉,一般都是匠人自己动手盘一个火炉,火中间放置坩埚,坩埚里盛着原材料。配制的材料有:废玻璃、纯碱、银石、硝 酸钾、铜、硝、硼砂等。用大火熔化开玻璃,等温度合适时,再用剪刀进行吹、推、墩、烤 、修口等,最后冷却成型。
吹奏
一吸一吹,"咯嘣、咯嘣"的声音随之传来。
_t01502a46986562e312.png_1]明·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正月元旦……卖琉璃瓶……别有?而嘘吸者,大声口汞口汞(hǒng),小声唪唪(béng),曰倒掖气。"
传承
晋城冯匠村老艺人曾精心准备了两个多月--500个琉璃咯嘣送到村委会。家传了五代的手艺,却没有一个继承人,这门手艺眼看就要失传了,他希望感兴趣的年轻人可以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