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琅邪郡

2022-07-09 14:04:58 百科资料

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琅邪郡为三十六郡之一,今写作琅琊郡(下文同)。琅琊郡治,秦时在琅琊县,西汉在东武县,东汉初年在莒县,以后均在今临沂境内。隋唐以后改置沂州。唐宋在州名之外,还附加郡号,《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记载。这里"琅琊郡"只是沂州的一个名号,不再作为实体政区。以后琅琊郡消失在历史之中。

  • 中文名称 琅邪郡
  • 外文名称 The Langya county
  • 行政区类别 郡
  • 所属地区 汉朝
  • 下辖地区 琅琊,东武,莒县,开阳,诸县,折泉等13县

地理范围

  位于今山东省东南部,涵盖临沂市、青岛市黄岛区、日照市等地。

历史沿革

  秦治琅邪县(今山东青岛琅琊镇夏河城),郡境即山东半岛东南部。

  汉治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境内),属徐州。

  王莽新朝曰填夷。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莒县(今山东莒县城阳镇)。

  建初五年(80年)琅琊国移都开阳县(今山东临沂老城),领13县。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杀琅琊王刘熙,国除为郡。

  三国魏仍治开阳,领开阳、临沂(今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诸葛城村)、阳都、缯、郎丘、华、费、安丘、剧9县。辖地开始缩小。

  晋因之。

  北魏,治即丘县(今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古城村),领即丘、武阳、费、新泰四县,属北徐州。

  南朝宋,复为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属县直属沂州。

  大业三年(607年),沂州复为琅琊郡,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城)。共辖7县:临沂、费、颛臾、沂水、东安、莒、新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沂州,治所在临沂(今临沂)。

  天宝元年(742年)复为琅琊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称沂州。辖5县:临沂、费县、沂水、承县(今兰陵县部分在其辖境之内)、新泰(今蒙阴县部分在其辖境内)。

  五代因之。

  宋朝,置沂州,治所在临沂(今临沂老城)。在州名之外,还附加郡号。《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记载。这里"琅琊郡"只是沂州的一个字号,不是宋代仍存在郡级政区。

  至宋徽宗宣和年间,辖5县,即:临沂、沂水、费县、新泰(今蒙阴县域在其境内)、承(今兰陵县部分在其境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