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琅琊王歌辞

2022-06-26 04:37:40 百科资料

《琅琊王歌辞》是南北朝时期创作的乐府诗,作者不详。

  • 作品名称 琅琊王歌辞
  • 作品别名 琅琊王歌
  • 作者 无名氏
  • 创作年代 南北朝-北朝
  • 作品出处 乐府诗集

作品全文

其一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

  我最近买了一把五尺长的刀,悬挂在堂屋的中梁柱上。

  (因喜爱而)一天多次摩挲,更甚于喜爱十五岁的少女。

  琅琊啊琅琊,琅琊的道路十分宽大。

  这是春天的二三月时节,(人们的)单衫上绣着类似于裲裆的图案。

其二

  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

  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

译:

  站在东山上西边的水。

  西边的水流盘旋在石头中间。

  他父亲死了,他母亲改嫁了。这个孤儿非常可怜。

  琅琊啊琅琊,琅琊的道路多么宽大。

  鹿鸣叫着,想要长长的草,忧愁的人,思念着故乡。

其三

  长安十二门,光门最妍雅。

  渭水从垄来,浮游渭桥下。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古今乐录》曰:"琅琊王歌八曲,或云'阴凉'下又有二句云:'盛冬十一月,就女觅冻浆。

  长安的十二个宫门,只有光门最美丽、高雅。

  渭水从山上流下来,漫游到渭桥之下。

  琅琊啊琅琊,琅琊的道路十分宽大。

  正是春末夏初的三四月,(我)移动床铺以追逐(影子里)的阴凉。

其四

  客行依主人,愿得主人强。

  猛虎依深山,愿得松柏长。

  懀马高缠鬃,遥知身是龙。

  谁能骑此马,唯有广平公。

  客士的行动是跟随主人的,是希望主人能够更加强大。

  烈马把马鬃高高的缠起,远远看去就像龙一样。

  谁敢骑这样的马?只有广平公

注释

  (1)著:zhuo,兼语词,之于,"悬著"这里译作"挂在"。

  中梁柱: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带斗拱的土坯房、都有中梁柱,一般都是一棵比较粗壮的榆树、去掉皮、直立在大梁之下、下部埋入土中、上端有卯眼与大梁紧紧地插扣在一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摩娑(mó suō):娑,通挲,抚摸。

  剧:甚

  十五女:十五岁的女子。

  王:最突出的。

  阳春:春天;温暖的春天。

  裲裆(liǎngdāng):一种类似于桃子倒置时的图案。

  (2)磐石:大石头。

  公:父亲。

  姥:母亲。

  更嫁:改嫁。

  (3)光门:长安宫门(十二门)之一。

  妍(yán)雅:美丽高雅。妍:美丽。

  渭水: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垄:山。

  渭桥:汉唐时期,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中渭桥,秦时始置,本名横桥;秦都咸阳,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建此桥以通二宫;汉更名渭桥。

  孟阳:春末夏初。

  移铺:移动铺席。

  (4)愿得(dei):湖南方言,意思是"衷心祝愿"或"希望"。

  懀马:烈马。

  广平公:按《晋书·载记》:"广平公,姚弼兴之子,泓之弟也。"

作品评价

  沈德潜《古诗源·梁诗》中收录其一、其四,并评《其四》曰:"正意在前,寓意在后。古人往往有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