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现代新儒学

2022-07-14 22:49:41 百科资料

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服膺宋明理学,力图客观而同情地理解传统儒学,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 中文名 现代新儒学
  • 第一期 先秦至东汉末年
  • 第三期 现代新儒学
  • 第二期 宋明理学,重点是内圣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的自我定位:儒学的第三期

  儒学的三期(牟宗三提出):

  第一期:先秦至东汉末年

  第二期:宋明理学,重点是"内圣"

  第三期:现代新儒学,重点是从儒学的内在目的性开出"新外王",即科学和民主。基本框架是"内圣而开出新外王"

  "新儒学"的概念原来指相对于孔孟"原儒"的宋明理学(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三代:

  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的划分,有不少说法,其中刘述先先生的"三代四群"说比较合理。

  第一代第一群: 梁漱溟 熊十力 马一浮 张君劢

  第二群: 冯友兰(新理学) 贺麟(新心学)钱穆 方东美

  第二代第三群: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

  第三代第四群:余英时 刘述先 成中英 杜维明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四君子"牟宗三 徐复观 张君劢 唐君毅 合撰,海外当代新儒学的思想大纲

儒学发展方向

  1.直接面对现代欧美东亚工业文明的挑战,在这些文化中传播生根,然后才能回到中国,及"从纽约经东京到北京"

  2.与西方思想家进行平等公开的对话

  3.从超越的层次,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层次,从深度理学的层次向西方学习,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现代新儒学的历史使命

  回应双重困境

  1.走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2.推动世界文化走出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的意义的失落"的困境

四大论题

  1.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

  2.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3.中国文化的宗教性内涵

  4.直觉思维方式。要超越逻辑,扫除概念,排斥分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