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氯丙烷

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途是用于制环氧树脂,也是一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环氧基及苯氧基树脂之主要原料;制造甘油;熟化丙烯基橡胶;纤维素酯及醚之溶剂;纸业之高湿强度树脂。有毒,属于中等毒性,动物实验证明有潜在致癌作用,应避免长期接触。
- 中文名 环氧氯丙烷
- 化学式 C3H5ClO
- CAS登录号 106-89-8
- 熔 点 -57.2℃
- 外 观 无色液体
简介
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中文名称:环氧氯丙烷
中文别名:表氯醇;3-氯-1,2-环氧丙烷;1-氯-2,3-环氧丙烷;ECH;(±)-环氧氯丙烷
英文名称:Epichlorohydrin
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易挥发,不稳定。能与乙醇、乙醚、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混溶,不溶于水,不能与石油烃混溶。相对密度(d204)1.1812,熔点-57.2℃,沸点 117.9℃,折光率(n25D)1.43585,闪点(开杯)40℃,易燃,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90~210mG/kG。有麻醉性。动物实验证明有潜在致癌作用。
密闭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储分运。
灭火: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蒸汽压1.8kPa/20℃
闪点:34℃
熔点:-57℃
沸点:117.9℃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苯
折射率:(n25/D)1.4358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3.29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生产方法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前者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后者由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
生物柴油衍生副产甘油的大量产出,甘油路线生产环氧氯丙烷工艺成本上得以可行。该路线突出的优势是绿色环保,三废量较丙烯法得到极大减少,东营赫邦化工、索尔维、江苏扬农、益海嘉里等企业是该工艺路线的领军者。
危险性 摄取,吸入及皮肤吸收有毒。刺激性强烈。可能会致癌。在空气中容许量2ppm。易燃,中度着火危险性。
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用作有机溶剂,环氧氯丙烷是杀鼠剂鼠甘伏的中间体,有机合成。有机溶剂(树脂、树胶、纤维素酯、纤维素醚等的溶剂)。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中间体。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及用作环氧树脂的稀释剂。也用于制造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氯醇橡胶、缩水甘油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电绝缘制品等
环境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90mg/kg(大鼠经口);238mg/kg(小鼠经口);1500mg/kg(兔经皮); LC50500ppm,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20ppm,最小中毒浓度(对眼刺激);人经口50mg/kg,最小致死剂量。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60mg/m3×7小时/日×5日/周×91日,肾明显增大和尿棕色素增加。
致突变性:基因突变,小鼠淋巴肉瘤细胞阳性。
致畸性:体外细胞遗传损伤,啮齿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阳性。
致癌性:小鼠皮下最小中毒剂量720mg/kg(78周,间断)致肿瘤阳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 [皮]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20mg/m3(一次值)
嗅觉阈浓度:平均10ppm
现场监测
立即进行大气和水的监测布点。对现场大气监测,并进行跟踪采样。水的监测方面例如在河水面,江面布设监测段面,将水质样品分批次送到实验室。
实验监测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乙酰丙酮比色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不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要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质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世界市场
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总消费量约为120万吨/年,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以及缩水甘油醚等,其中环氧树脂的消费量约占消费量的75%。
环氧氯丙烷主要出口国为日本和美国,主要进口国为亚洲和东欧,预计今后几年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5%~6%的速度增长。
物质毒性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吸入 | 人类 | 40 ppm/2H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
2 | 急性毒性 | 吸入 | 人类 | 20 ppm |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眼毒性--未报告 |
3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9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50 ppm/8H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大鼠 | 1 mg/kg | 1.行为毒性--嗜睡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3.皮肤和附件毒性--毛发变化 |
6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113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7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150 mg/kg |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量增加 |
8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大鼠 | 154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9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195 mg/kg |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震颤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
10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72 gm/m3/9M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1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小鼠 | 25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2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7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3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50 mg/kg | 1.行为毒性--肌肉无力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
14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兔 | 345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5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515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6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兔 | 16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7 | 急性毒性 | 口服 | 豚鼠 | 28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8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豚鼠 | 118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9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90 mg/kg/10D-I | 1.胃肠道毒性--胃液成分发生改变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20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218 mg/kg/9W-I |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内分泌毒性--肾上腺重量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其他蛋白 |
21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910 mg/kg/26W-I | 1.行为毒性--经典条件反射发生改变 |
22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0 mg/m3/24H/14W-C | 1.大脑毒性--其他退行性改变 2.行为毒性--经典条件反射发生改变 3.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
2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70 mg/m3/3H/17W-C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24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 ppm/2H/5W-I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酶 |
25 | 慢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341 ug/kg/30D-I |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26 | 慢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2045 ug/kg/12W-I | 1.大脑毒性--脑重量发生变化 2.行为毒性--影响食物摄入量 (动物) 3.血液毒性--血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
27 | 慢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270 mg/kg/9D-I | 1.大脑毒性--其他退行性改变 2.肝毒性--其他变化 |
28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5 ppm/6H/90D-I | 1.嗅觉毒性--鼻中隔溃疡 2.嗅觉毒性--未报告 3.肝毒性--其他变化 |
29 | 慢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0 mg/kg/16D-I | 1.血液毒性--正细胞性贫血 2.血液毒性--小红细胞症,不一定贫血 |
30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兔 | 4872 mg/kg/9W-I | 1.内分泌毒性--脾脏重量发生变化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生化毒性--其他蛋白 |
31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兔 | 91 mg/kg/9W-I | 1.肝毒性--肝功能下降 2.血液毒性--血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凝血功能异常 |
32 | 慢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野生鸟类 | 60 mg/kg/3D-I | 1.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
33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10 mg/24H | |
34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mg | 作用严重 |
35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mg/24H | 作用中等 |
36 | 突变毒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33 ug/plate | ||
37 | 突变毒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60 mg/L | ||
38 | 突变毒性 | 大肠杆菌 | 1 uL/plate | ||
39 | 突变毒性 | 大肠杆菌 | 195 nmol/tube | ||
40 | 突变毒性 | 大肠杆菌 | 4 ug/well | ||
41 | 突变毒性 | 大肠杆菌 | 1 umol/L | ||
42 | 突变毒性 | 枯草芽孢杆菌 | 997 mmol/L | ||
43 | 突变毒性 | 枯草芽孢杆菌 | 1 mol/L | ||
44 | 突变毒性 | 枯草芽孢杆菌 | 20 uL/disc | ||
45 | 突变毒性 | Bacteria - Klebsiella pneumoniae | 200 umol/L | ||
46 | 突变毒性 | 肠外 | 黑腹果蝇 | 5100 umol/L | |
47 | 突变毒性 | 粗糙脉孢菌 | 150 mmol/L | ||
48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40 mg/L | ||
49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100 mg/L | ||
50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65 mmol/L | ||
51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100 mg/L | ||
52 | 突变毒性 | 裂殖酵母 | 21 mmol/L | ||
53 | 突变毒性 | 裂殖酵母 | 800 umol/L | ||
54 | 突变毒性 | 多种途径 | Non-mammalian species | 10800 nmol/L | |
55 | 突变毒性 | 人类成纤维细胞 | 32 ug/L | ||
56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500 umol/L | ||
57 | 突变毒性 | 海拉细胞 | 2700 umol/L | ||
58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5 mmol/L | ||
59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10 umol/L/24H | ||
60 | 突变毒性 | 人类白细胞 | 1 umol/L | ||
61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10 nmol/L | ||
62 | 突变毒性 | 人类细胞 | 500 umol/L | ||
63 | 突变毒性 | 大鼠肝 | 300 umol/L | ||
64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大鼠 | 50 mg/kg | |
65 | 突变毒性 | 大鼠肝 | 10 mg/L | ||
66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大鼠 | 50 mg/kg | |
67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0 mg/kg/16D (间断) | |
68 | 突变毒性 | 小鼠淋巴细胞 | 1040 umol/L | ||
69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40 mg/kg | |
70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5 mg/kg | |
71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小鼠 | 20 mg/kg | |
72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5 mg/m3 | |
73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5500 ug/kg | |
74 | 突变毒性 | 小鼠淋巴细胞 | 7500 ug/L | ||
75 | 突变毒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50 mg/kg | ||
76 | 突变毒性 | 小鼠 大肠杆菌 | 180 mg/kg | ||
77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5 mg/m3 | |
78 | 突变毒性 | 仓鼠肾 | 25 mg/L | ||
79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15 mg/L | ||
80 | 突变毒性 | 仓鼠肺 | 47 mg/L | ||
81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33 uL/L | ||
82 | 突变毒性 | 仓鼠肺 | 100 mg/L | ||
83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30 mg/L | ||
84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60 mg/kg/81W-I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
85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30D-C |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急性肺水肿 |
86 | 致癌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400 mg/kg/8W-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
87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720 mg/kg/18W-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88 | 致癌性 | 未报告 | 小鼠 | 19 mg/kg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3.皮肤和附件毒性--肿瘤 |
89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760 mg/kg/69W-I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致癌性--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90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6W-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肿瘤 |
91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
92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0 ppm/6H/57W-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嗅觉毒性--肿瘤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慢性肺水肿 |
93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36 mg/kg/81W-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
94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85050 mg/kg/81W-C |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
95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42525 mg/kg/81W-C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
96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5150 mg/kg/2Y-I | 1.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3.内分泌毒性--肿瘤 |
97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80 mg/kg,雄性配种 12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育能力下降 |
98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5 mg/kg,雄性配种 1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99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1050 mg/kg,雄性配种 21 天前 | 1.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2.生殖毒性--雄性生育能力下降 |
100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88 mg/kg,雄性配种 23 天前 | 1.生殖毒性--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
101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6H,雄性配种 50 天前 | 1.生殖毒性--雄性生育能力下降 |
102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7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影响母体 2.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
103 | 生殖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75 mg/kg,雄性配种 1 天前 | 1.生殖毒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
104 | 生殖毒性 | 口服 | 小鼠 | 1200 mg/kg,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
105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兔 | 100 ppm/7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 1.生殖毒性--影响母体 2.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
东营赫邦、
使用方法
——用于制造甘油、环氧树脂、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甲基丙烯
甘油酯、氯醇橡胶、缩水甘油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电绝缘制品等。
——也是制造医药、农药、胶粘剂、增塑剂级离子交换树脂等产品的常用原料。
——哈用作涂料、油漆、橡胶、树脂、纤维素酯及纤维素醚等的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