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是由周群英、王士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环境监测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是其他微生物学专业学生及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共分三篇,第一篇为微生物学基础,介绍微生物的个体、群体特征及特征识别等;第二篇为微生物生态及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介绍在环境与工程中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微生物机理等;第三篇为实验,介绍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等。
- 书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
- 作者 周群英、王士芬
- 类别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23日
成书过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是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并采用与数字资源一体化设计而成,该教材的框架、章节与第三版基本相同。该教材由周群英教授和王士芬副教授合编。
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1、更新了绪论,增加了插图。
2、对第一篇各章均有修改和更新。在第二章第二节细菌域中增加了丝状细菌的插图,个体形态的识别与比较以及厌氧氨氧化细菌细胞结构和厌氧氨氧化体的介绍;第四节放线菌增加了菌落形态插图等。第三章增加了若干原生动物插图。第四章全面修改,增加了发光细菌插图和内容介绍。
3、对第二篇第八章和第十章进行了修改,第八章侧重在机理,第十章侧重在应用。介绍了近十几年来中国国内外研究氮循环中微生物作用的新进展,微生物的作用原理及应用的新技术(截至2015年11月)。
4、对第三篇实验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了设计实验。
2015年11月23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共分三篇,第一篇为微生物学基础,介绍微生物的个体、群体特征及特征识别;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特征、遗传变异等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对环境工程极有意义的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介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第二篇为微生物生态及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介绍在环境与工程中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微生物机理,重点介绍关系水体富营养化的硝化、反硝 化、除磷机理新概念和新工艺选择;应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发现和出现的问题;介绍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絮凝剂、沉淀剂等的开发与应用及微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三篇为实验,介绍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等。
教材特色
前辅文 绪论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微生物的作用 第二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三节 微生物的概述 思考题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 第四节 病毒的测定与培养 第五节 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污水处理过程对病毒的去除效果 第六节 病毒的危害、对策与应用 思考题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古菌域 第二节 细菌域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放线菌 第五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思考题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原生动物 第二节 微型后生动物 第三节 藻类 第四节 真菌 思考题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第一节 微生物的酶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思考题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不利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思考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变异 第三节 基因重组 第四节 突变体的检测与筛选 第五节 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二篇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第四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思考题 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节 氧循环 第二节 碳循环 第三节 氮循环 | 第四节 硫循环 第五节 磷循环 第六节 铁循环 第七节 锰循环 第八节 汞循环 思考题 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第三节 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 思考题 第十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一节 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 第二节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三节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净化污(废)水的作用 第四节 饮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学效应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第一节 有机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第二节 废气的生物处理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节 微生物细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 第三节 优势菌种与微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第四节 微生物产生的能源 思考题 第三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第十三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一 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及富营养化水体中微生物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二 酵母菌、霉菌、藻类的个体形态观察及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 实验四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五 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 实验六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七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实验八 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实验九 总大肠菌群的检验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十二 水体(生活污水)中的生物检测与水体水质评述 实验十三 应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肠杆菌科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实验十四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十五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实验十六 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 实验十七 富营养化湖泊中藻量的测定(叶绿素a法) 附录 附录一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二 几种常用染色方法 附录三 教学用培养基 附录四 关于加压蒸汽灭菌法的注意事项 附录五 显微镜的保养 附录六 大肠菌群检索表(MPN法) 主要参考书目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课程资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彩色插图及思考题等资源。
数字课程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内容提供者 |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数字课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5年11月 | 周群英、王士芬 |
教材特色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和应用前沿边缘学科的新技术(截至2015年11月)。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对硝化和反硝化与氧的关系的研究,打破了过去的传统概念,设计出适应该理论的各种处理工艺。
作者简介
周群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王士芬,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