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 作品名称 王戎不取道旁李
- 外文名称 Wangrong don'take pears from roadside
- 作者 刘义庆等人
- 创作年代 南朝宋
- 作品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道路旁的边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 尝:曾经。
- 诸:众多。
- 游:嬉戏玩耍。
- 子:李子。
- 折枝:压弯树枝。
- 竞: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
- 走:跑。
- 唯:只有。
- 信然:的确如此。
典故
晋文帝时,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其中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大又圆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意义相同。
示例
知君先竭是甘井,我原得全如苦李。(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浮阳愧嘉鱼,道帝多苦李。黄庭坚《柳闳展如苏子瞻甥也h其才德甚美》
又如道旁李,味苦不堪折。范成大《次韵葛伯山瞻军赠别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