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王子猷居阴山

2022-07-04 16:47:40 百科资料

本篇通过王徽之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言行,表现了当时名士率性任情的风度和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表现了王子猷潇洒不羁的性情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作品名称 王子猷居阴山
  • 创作年代 南朝宋
  • 作品出处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 作者 刘义庆

文学注释

  王子猷(yóu):王徽之,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

  山阴:旧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

  眠觉:一觉醒来。

  酌酒:斟酒。

  皎然:洁白的样子。

  彷徨:徘徊的样子。这里指逍遥流连。

  左思:西晋时有名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

  时:当时。

  剡(shàn)县:即今浙江嵊州市。

  就:到。这里指拜访。

  经宿:过了一夜。

  造门:到了门口。

  方:才

  因:于是

  故:缘故 原因

  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学问广博,善于作文,精通音乐.书.画。隐居不仕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月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解读

  主要记行为,主人公雪夜访戴,却"造门不前",原因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是典型的不讲实务,只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再现了当时士人崇尚的"魏晋风度"的放荡任性的一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