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玉米碴子粥

2022-06-29 01:31:07 百科资料

玉米碴子粥是一道菜粥,主要食材是玉米面和玉米碴子,口味清淡,相传起源于康熙皇帝一次带着侍从到滦平的长山峪一带打猎时一位老人制作给康熙食用后被写进了御膳房的食谱。

  • 中文名称 玉米碴子粥
  • 分类 粥
  • 口味 清淡
  • 主要食材 玉米碴子,玉米面

所需食材

  玉米碴子、玉米面

制作方法

做法一

  1、玉米碴子洗净放入沸水中,添加几滴色拉油,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玉米碴子7、8成熟。

  2、取适量玉米面放入小碗中(喜欢浓稠的可以加多些),逐渐加入水搅拌成稀糊状。

  3、将调好的玉米面糊加入煮至7、8成熟玉米碴子中,同样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完全熟即可。

做法二

  1、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a、熬起粥来节省时间;b、搅动时会顺着一个方向转;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开水下锅:大家的普遍共识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里手却是用开水煮粥,为什么?你肯定有过冷水煮粥糊底的经验吧?开水下锅就不会有此现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3、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搅拌:原来我们煮粥之所间或搅拌,是为了怕粥糊底,没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担忧,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

  5、点油:煮粥还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百年老粥店可不这样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

历史文化

  相传,康熙皇帝一次带着侍从到滦平的长山峪一带打猎。眼看太阳要落山了,康熙皇帝正要策马往回走,忽然发现一只梅花鹿,他急忙张弓搭箭,快马加鞭,紧追不舍。这时,天色渐黑,侍从也不知哪儿去了。康熙累得气喘吁吁,肚子里也饿得咕咕直叫,只好策马往回走。

  走了一会儿,突然见前面有灯光,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家农舍。康熙勒住了马,看见一个白发老人和几个儿子正要吃饭。饭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焦黄焦黄的玉米面干粮和香喷喷的玉米粥,还有野兔肉炖蘑菇,烧金针和一大盘凉菜。康熙这时更觉肚子饿了,他下马走进了农舍说:"我是过路的,因为天晚了,肚子也饿了,想借一餐,一定多付银两。"山里人直爽好客,一听说远来的客人,立刻让到上座。

  康熙吃完饭,问道:"这么好吃的饭菜是谁烧的,一定是个巧媳妇吧?"老人笑着说:"不是,我家没女人。只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上山打猎,二儿子上山砍柴,三儿在家种菜烧饭。这饭菜就是三儿子做的。"康熙看见三儿长得眉清目秀,也很喜欢。正在这时,皇帝的侍从在外边看到皇帝的御马,找了进来。这家人这才知道来客是皇帝,惶恐万分,赶紧磕头。康熙笑着说:"看到你们一家快快乐乐享太平,朕很高兴!"他吩咐赏银百两,才乘马而归。

  过了几天,康熙想起了好吃的玉米粥,派人找到老汉的三儿子,让他在御膳房里专做玉米粥。从此,玉米粥写进了御膳房的食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