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玉泉寺铁塔

2022-07-06 03:39:27 百科资料

玉泉寺铁塔位于湖北省当阳县城西15公里的覆船山东麓玉泉寺门前,全称"如来舍利宝塔",又称当阳铁塔。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务本禅师领工铸建,它是我国最高(七丈十三层)、最重(十万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铁塔。工艺精湛,造型挺秀典雅。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玉泉寺铁塔
  • 外文名称 Iron Pagoda in Yuquan Temple
  •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省当阳市
  • 建造年代 1061年
  • 发掘年代 1994年

简介

  建于东汉末年的玉泉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位于湖北宜昌当阳市。玉泉铁塔铸于北宋嘉佑6年( 1061年) ,铁塔上铸有2279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地宫中有大批珍贵文物,除佛牙舍利和舍利子外,还发现了唐代鎏金菩萨、大石函、影青莲瓣高足供养瓷炉及宋代小石函、水晶珠、铁锁链等。

建筑特色

  铁塔建在砖石基台上。八角、十三层,仿木构楼阁式,总高17.9米。做法是基座、塔身、檐部和平坐等部位分段用生铁浇铸,依次叠放而成的。铁塔基座满镌海波纹,上为须弥座,各角有金刚力士一尊,体态矫健。铁塔每层每边铸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文饰,线条清晰、流畅,台座八面,各铸托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脚踏仙山,头顶塔座,体态刚健,状极威猛;塔角飞檐,凌空龙头,悬挂风铎;逐层迭装,不加焊接,稳健玲珑;日照塔身,紫气金棱,交相辉映,故曰"棱金铁塔"。塔身还铸有2373尊小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束腰中央镌壶门,内一坐佛。上枋镌二龙戏珠。

  塔壁厚4厘米,塔心中空部分用刻有塔形的条砖和石灰堵砌严实。塔身奇数层的四正面和偶数层的四隅面设门,其余各面镌刻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弟子和二菩萨二力士等。底层塔身每边宽1.12米,高1.07米,二层以上逐层收减。

  各层檐部均施斗,每面用补间铺作1朵。第一至六层为六铺作双抄单下昂偷心造,第七层以上减一跳,平坐斗五铺作双抄。斗的式样和做法模仿木构,表现出高超的生铁铸造工艺。

  各层平坐上置栏杆,望柱头是形态不同的狮子。檐部铸出椽飞,子角梁头有长颈龙首的套兽,口衔大环,以悬挂风铎,屋顶铸出筒板瓦,角脊前端伫立力士像一尊。

  在第二层塔壁上镌有塔重、铸造时间和金火匠人姓名等铭文,塔刹为葫芦形。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年间,普净在此结茅为庵。南北朝大通二年(528年),梁武帝敕建覆船山寺 。隋开皇 十三年(593年 ),智顗 奉诏建寺,因见山下珍珠泉清澈似珠玉,将其改名玉泉,晋王杨广 赐额" 玉泉寺"。唐仪凤三年( 678年 )神秀 在此宏扬禅法,玉泉寺从此盛名天下。宋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明肃皇后敕建玉泉寺,后元、明、清代都有所修葺。李白有诗曰: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文,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文物保护

  2021年11月,实施玉泉寺铁塔等一批维修保护工程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