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玉不琢不成器

2022-07-15 12:10:13 百科资料

玉不琢,不成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意思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中文名称 玉不琢不成器
  • 拼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 出处 《礼记·学记》
  • 注释 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
  • 属性 汉语词语

解释

  琢:雕,刻。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另有其他含义。

原文

  1.欧阳修《悔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2《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兑(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念终:始终想着。

  3《韩诗外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注释】行:品德,品行和修养,自己所成的成就

  4.《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注释】义:义理、道理。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文

  《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礼记·学记》: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韩诗外传》: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

  《三字经》: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若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现状

  已被编入《2014中考考试说明》 北京教育考试院(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已被编入《文言文启蒙读本》

  已被编入各种教材

喻义

  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琢:雕;

  道:道理 ;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经历磨难,难以成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