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耳细辛

獐耳细辛(学名:Hepatica nobilis var. asiatica (Nakai) Hara)是草本植物,植株高8-18厘米。根状茎短,密生须根。基生叶3-6,叶片正三角状宽卵形,三裂,裂片宽卵形。花葶1-6条,苞片3,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萼片6-11,粉红色或堇色,狭长圆形,花药椭圆形,瘦果卵球形。4月至5月开花。生山地杂木林内或草坡石下阴处。分布于朝鲜、中国浙江、安徽、河南和辽宁。
- 中文学名 獐耳细辛
- 拉丁学名 Hepatica nobilis var. asiatica (Nakai) Hara
- 别称 幼肺三七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观赏植物
中文名:獐耳细辛属

属拼音名:zhangerxixinshu
属拉丁名:Hepatica
中国植物志:28:56
描 述:Hepatica Mill. 獐耳细辛属,毛茛科,约7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獐耳细辛H. asiatica Nakai 和H. henryi(Oliv. )Steward 2种,产东北、华东、华中、四川。多年生、矮小草本;基叶厚,具柄,3裂;花白色或紫色,单生于纤细的花茎上;花无花瓣,有一由3个苞片组成的萼片状总苞;萼片花瓣状;心皮数至多个,有胚珠1颗;瘦果有短喙,被柔毛。
所有物种:
川鄂獐耳细辛
川鄂獐细辛
獐耳细辛 獐耳细辛属
名字的由来
看过下面的照片就不难理解它的名字的由来:
药材
别名 及己
气味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科目:毛莨科
株高:10cm
开花时期:2~3月
原生地:日本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和煦的早春季节开放,花色最初只有白色,经过品种改良,现已经出现红、蓝、黄、淡紫品种。花形亦多姿。
主治
筋骨酸痛;癣疮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000m以上林荫下溪旁、林下或草坡石下阴湿处。
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挖,冼兆,节碎,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辽宁、安徽、浙江、河南。
动植物形态
獐耳细辛,多年生草本,高8-18cm。根状茎短,密生须根。基生回去3-6;叶柄长6-9cm,幼时被毛,后脱落变无毛;叶片正三角状宽卵形,长2.5-6.5cm,宽4.5-73.5cm,基部深心形,3裂至中部,裂片宽卵形,全缘,先羰微钝或钝,有时有短尖头,被疏柔秘。花裂片宽卵形,全缘,先端微钝或钝,有时有短尖头,被疏柔毛。花五角星片宽卵形,全缘,先羰微钝或钝,有时有短尖头,被疏柔毛。花葶1-6,有长柔毛;苞片3,卵形或椭圆状放形,长7-12mm,宽3-6mm,先端急尖或微钝,全缘,下面稍密被长柔毛;花两性,单生花葶顶端;萼片6-11,花瓣状,狭长圆形,长8-14mm,宽3-6mm,顶端钝,粉红色或堇色;雄蕊多数,长2-6mm,花丝狭线形,花药椭圆形,长约0.7mm;心皮多数,子房密被长柔毛,花柱短。瘦果卵球形,长约4mm,有长柔毛和短宿存花柱。花期4-5月,果期5-7月。
功效分类
活血祛风药;杀虫止痒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茎圆柱形,长1-2cm,直径2-8mm。表面棕褐色,环节密集,状如僵蚕,节上有不定根;先端残留叶柄残基,纤维性。不定根长可达10cm,直径约0.5mm。质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气微,味苦、辛。
性味
味苦;性平
药材基源
为秘茛科植物獐耳细辛的根茎。
用法用量
内服:隔水蒸,3-4.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烂绞汁涂。
出处
<中华本草>
参考材料
http://dongbeizhiwu.blog.hexun.com/18141156_d.html
http://www.fy0415.com/xspace/?viewthread-8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