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猫鲨

2022-06-27 00:29:06 百科资料

点纹斑竹鲨(学名:Chiloscyllium punctatum)是须鲨科斑、竹鲨属鱼类。体呈圆柱形或稍平扁;体侧具一隆脊;头侧不具皮瓣。吻窄圆。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下侧位,鼻孔缘具短而尖凸之须;具鼻褶;具口鼻沟。喷水孔中大,约等于眼径。鳃裂小,第四及第五鳃裂重叠,内鳃不具滤器。口裂小,腹位,近于平直。齿具中央齿尖,侧边小齿尖或有或无。背鳍2个,小而上角钝圆,后端凹入,下角尖突,第一背鳍起点约在腹鳍基底中部后;第二背鳍起点在腹鳍与臀鳍间;胸鳍与腹鳍略小,同大或胸鳍略大;臀鳍小,起点远于第二背鳍后角之后,基底长短于尾鳍下叶基底长,而与尾鳍下叶之起点仅以一窄凹洼分隔,其间距远短于臀鳍基底长;尾鳍上叶略往上扬,上叶略发达,腹缘明显;尾鳍下叶低平而延长,但前部不突出,后部具缺刻。体呈灰褐色,除幼鱼外,体侧不具横纹或淡色之斑点。

主要栖息于沿海珊瑚礁区,经常栖息于潮间带,属中小型底栖性鲨鱼。活动缓慢,常蛰伏于礁区附近海床。离水后可存活约12小时。夜行性。以底栖之鱼、虾、蟹、贝类等为食物。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从日本至澳洲北部海域。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海域、南海。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拉丁学名 Chiloscyllium punctatum
  • 别名 猫鲨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动物学史

  点纹斑竹鲨最初由Müller & Henle于1838年描述并命名为Chiloscyllium punctatum。属名Chiloscyllium源自希腊语"cheilos"(意为嘴唇)和"skylla"(被定义为一种鲨鱼)。

形态特征

  体长最长约104厘米。体延长细狭。尾细长,比头和躯干长1.5倍余。头长几为全长1/6。背面在两背鳍之间有1纵行皮嵴。吻中长,宽而圆钝。眼小,椭圆形,无瞬膜,距第一鳃孔与距吻端约相等。鼻孔近口,具鼻口沟;前鼻瓣前部具一尖长鼻须,伸达上唇,后部广圆形突出,鼻间隔后缘稍凹入;后鼻瓣前部具一平扁半环形皮褶,后部具一螺旋形皮褶,沿着鼻口沟外侧,与上唇褶相连。口宽大,平横,距眼的前缘垂直线比距吻端近许多;唇褶宽短,位于口侧,下唇宽扁,成一连续横褶,后缘游离波曲。齿小,齿头三角形,侧齿头细狭或无,多行在使用。喷水孔小,几全部位于眼的后半部下方。鳃孔狭小,最后1个最宽,最后2个很接近,最后3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背鳍2个;第一背鳍较大,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前部,上角圆钝,后缘凹入,下角尖突,基底长约与背鳍间隔相等或稍短;第二背鳍形状与第一背鳍相似,基底长比背鳍间隔稍短。尾鳍狭长,尾椎轴平直;上叶较狭,下叶前部不突出,与中部连合呈广圆形,与后部相隔处有一缺刻,后部圆形,与上叶相隔处也有一缺刻。臀鳍低长,与尾鳍下叶毗连,起点后于第二背鳍后端垂直线有一相当距离,基底长约等于尾鳍下叶缺刻前长的1/2。腹鳍比第一背鳍小,外角和里角圆形,后缘圆凸。胸鳍颇狭小,比腹鳍为大,后缘圆凸,外角钝圆,里角圆形,鳍端伸达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之距离的1/2至3/4。

  体浅黄褐色,具棕褐色横纹11条;头的前部在眼的前后方1条,头的后部至胸鳍基底上方1条,第一背鳍和腹鳍前方1条,第一背鳍下方和后方1条,第二背鳍前方1条,第二背鳍下方1条,第二背鳍后方至尾鳍5条。体上和鳍上常具许多暗褐色小斑。

生活习性

  点纹斑竹鲨属沿海普通小型底栖鲨。主要栖息于沿海珊瑚礁区,经常栖息于潮间带。活动缓慢,常蛰伏于礁区附近海床。离水后可存活约12小时。夜行性。以底栖之鱼、虾、蟹、贝类等为食物。

分布范围

  海域: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从日本至澳洲北部海域。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海域、南海。

  国家: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北领地、昆士兰州)、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越南。

繁殖方式

  卵生,卵壳圆形。 配对的卵被释放到底栖环境中。卵盒长11厘米×15厘米,扁平。胚胎完全以卵盒内的蛋黄为食,直到孵化并自由游动。在圈养中,从雌性被释放后可能需要长达4个月的时间才能孵化。孵化后,幼鲨总长为13-17厘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近危(NT)。

保护措施

  该物种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海洋公园和摩顿湾海洋公园中受到保护。虽然在公园的大部分区域仍然允许捕鱼,但该物种并未成为主要目标鱼类,由于其总体坚韧性,很可能在捕捞中幸存下来。

  在泰国普吉岛,曾经有一次从人工繁殖的水族箱种群(普吉岛海洋生物中心)中重新放养野生种群,其中包括在2004年12月2日释放6-12个月大的99条人工繁殖的点纹斑竹鲨。

  巴布亚湾对虾拖网渔业是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法律和条例管理的,并且有一些季节性关闭措施。

主要价值

  主要以底拖网或沈底刺网捕获,一般被利用加工为鲨鱼腌或制成鱼桨、鱼丸等,大型水族馆偶有展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