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图

《牵牛花图》是高剑父于1921年所画。2005秋季拍卖会上以132000元成交。
- 中文名称 牵牛花图
- 作者 高剑父
- 规格 82×42cm
- 材质 设色纸本
- 钤印 高、剑父、崘、佛弟
作品介绍
该图是高剑父于1921年所作,作品款识:篱根绽点点牵牛花吐。偶读书斋词,借以题之,廿一年春暮春睡别院之作,剑父。
创作背景
近现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从广东这块开放最早的地方开始的,随着国门的打开,一大批先知先觉者是从广州这块土地上审视中国经济、政治、文教的弊端的。洋务运动于此时兴起,维新思想也于此后萌发,这些新思想由萌芽、滋长到开花都与广州在中国开放的地位有关。有资料显示。近现代中国维新派、洋务派士人大概近半是广州人,可见广州在20世纪之交是一个新思想、新观念形成、聚合到骤变、裂变的历史。
清末的画坛是多种艺术形式纵横交织的,它们粉墨登场,外销画、文人画、画报、图案设计,都在广州这块土地上萌芽、生根、发芽。高剑父及同辈人正是处于这样的历史节点上,在开拓眼界及西学方面要早于内地许多画家,作出很多超前的创造。
作者简介
高剑父(1879~1951),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后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1906年他参加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画派,开始以崭新的面目活跃于画坛。其画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引起欧美画坛的重视,先后获得意大利万国博览会金奖、巴拿马及比利时万国博览会最优奖,部分作品还被一些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他的绘画追求透视、明暗、光线、空间的表现,尤其重视水墨和色彩的渲染,创造出一种奔放雄劲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在近代中国画坛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生平著作尚有《中国现代的绘画》、《国画新路向》、《蛙声集》、《佛国记》、《剑父碎金》、《喜马拉雅山的研究》、《佛教革命论》、《听秋阁画跋》、《春睡艺谈》等书。先生晚年隐居澳门,公元一九五一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