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荆叶

牧荆叶是一种中药,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叶,性平,味微苦、辛,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 中文名称 牧荆叶
- 拉丁学名 Folium Viticis Cannabifoliae
- 别称 黄荆柴、黄荆
- 界 植物界
基本信息
牡荆叶
Folium Viticis Cannabifoliae
(英)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Leaf
别名 黄荆柴、黄荆条、荆条棵、五指柑。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 (Sieb.et Zucc.)Hand.-Mazz.的叶。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1月。
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制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
性状 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叶柄长2~5cm,有细沟纹,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短茸毛。小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9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级具锯齿;上表面叶脉被细毛,下表面主脉明显突起、脉上毛较密,中间3片小叶有小叶柄。气香,味微苦、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有a-蒎烯、莰烯、桉脑、对-伞花为茎、丁香酚、β-丁香烯、氧化丁香烯、β-榄香烯。
性味 性平,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详细介绍牡荆叶的功效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叶片。
植物形态详牡荆子条。
【性味】辛苦,平。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牡荆叶的功效】祛风解表,除湿,杀虫,止痛。
治风寒感冒,痧气腹痛吐泻,痢疾,风湿痛:脚气,流火,痈肿,足癣。
①《别录》: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匿薄脚,主脚气肿满。
②《福建中草药》:祛风解表,调气和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选方
①治风寒感冒:鲜牡荆叶八钱,或加紫苏鲜叶四钱。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 ②预防中暑:牡荆干嫩叶二至三钱。
水煎代茶饮。
(《福建中草药》) ③治痧气腹痛及胃痛:鲜牡荆叶二十片,放口中,嚼烂咽汁。
(《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急性胃肠炎:牡荆鲜茎叶一至二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⑤治久痢不愈:牡荆鲜茎叶五至八钱,和冰糖,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便出血:捣荆叶取汁,酒服二合。
(《千金方》) ⑦治腰脚风湿痛不止:荆叶不限多少,蒸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以病人置叶中,须臾当汗出。
蒸时,常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为度。
(《海上集验方》) ⑧治脚气肿胀:牡荆茎叶二两,丝瓜络七钱,紫苏七钱,水菖蒲根七钱,艾叶七钱。
水煎熏洗。
(《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血丝虫病急性期,怕冷发热,肢体起红线或片状红肿(流火):青蒿一两,牡荆叶五钱,威灵仙五钱。
水煎服,一日一服。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⑩治乳痈初起:牡荆茎叶八钱。
酒水各半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乳肿:牡荆叶,擂酒敷。
(《医学入门》) ⑿治风疹:牡荆干叶三至五钱。
水煎服;或另用叶煎汤熏洗。
(《福建中草药》) ⒀治足癣:牡荆鲜叶、马尾松鲜叶、油茶子饼各等量。
煎汤熏洗患处。
(《福建中草药》) ⒁治脚趾缝湿痒:牡荆叶杵烂,塞患处;或煎水熏洗。
(《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钢铁烫伤:牡荆叶、金樱子叶,炒干研末,浓茶调敷。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头癣取鲜牡荆叶1斤,加开水2斤,浸泡15分钟后过滤,用滤液洗头5~8分钟,每日1次;或用鲜叶半斤捣烂,涂擦患处。
每日2次。洗擦后头部用布包扎。
一般洗擦4天后头皮痒感消失,脓疱、糠皮状鳞屑减少,2个月后长发。
②治疗脚癣取牡荆叶半斤,置面盆中,加开水以浸没药面为度,浸泡至水呈浅绿色时,加温水到半面盆;然后将两脚浸于药液中5~6分钟,擦干。
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后即可痒止而愈。
亦可用鲜牡荆叶直接涂擦于患部,每日1~2次,同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