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指瑕

做学问要在细小处求甚解,永远不能人云亦云,绝不沽名钓誉,总之,安于贫贱而不妄,勤于解难而不惑。
- 作品名称 牧童指瑕
- 作品别名 《书戴嵩画牛》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出处 《东坡志林》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信也。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啊!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是不可以改的呀!
注释
戴嵩:唐朝著名画家,善画水牛。
宝:珍藏。
轴:装裱好的画轴。
尤:尤其。
拊掌:拍手。
搐(chù):收缩,此指"夹"。
掉(尾):摆动尾巴。
曝(pù):晒。
股:大腿。
当:应当。
然:认为是这样。
好:爱好,喜好。
轴:装祷好的画轴。
谬:荒谬(错误)。
乃:竟然(副词);却是(动词)。
百数(所宝以百数):几百件。
以(所宝以百数):作语助,起调节音节作用(其实没有"以"也通顺)。
也: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呢"。
信(信也):相信。
锦囊玉轴:以锦缎作袋,用白玉作轴
中心
1.从杜某角度的收获:要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2.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认真仔细,依据事实;
3.从牧童角度的收获:了解一样事物,必须多相处,多观察。
4.从众人角度:实践出真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老大夭折),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之一,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佑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