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在经典力学里,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表明,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二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 中文名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 外文名 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
- 别称 牛顿第三定律
- 应用学科 物理
- 记载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基本介绍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又分为两种版本:强版本和弱版本。这里,第三定律所表述的是“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而“强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除了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所要求的以外,还要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万有引力与静电力都遵守强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可是,在某些状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同线(两作用点的连线)。例如,两个平移的电荷,平移的速度互相平行,但是,并不垂直于两电荷的连线,由毕奥-萨伐尔定律与洛伦兹力定律所算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同线。这对力只遵守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若两移动的电荷,其移动的速度互相垂直,考虑在它们相遇的瞬间,相互作用力不遵守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其他信息
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绝对时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超距作用基础上的所谓超距作用,是指分离的物体间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需要时间来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相互作用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
除了上述基本观点以外,在牛顿的时代,人们了解的相互作用。如万有引力、磁石之间的磁力以及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沿着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连线方向,而且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常速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牛顿从实验中发现了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或者说,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其对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彼此作用于对方,并且同时产生,性质相同,这些常常是我们讲授这个定律要强调的内容.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牛顿第三定律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是密切相联系的。即当任意两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相互作用时,第三定律力对都会出现。
定律特点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研究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制约联系的机制,研究的对象至少是两个物体,多于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可以区分成若干两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互相依赖相为依存,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已存在的前提,没有反作用力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力具有物质性,不能脱离开物体(物质)而存在;力总是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牛顿第三定律也具有瞬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地位是对等的,称谁为作用力谁为反作用力是无关紧要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即作用力为弹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反之亦然。而自然界仅有四类基本的相互作用,即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所以从本质上区分力的性质也仅存在这四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确实必须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能求和,即不能将第三定律写成
,原因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