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牛轭湖

2022-07-12 06:34:17 百科资料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 中文名 牛轭湖
  • 外文名 Oxbow lake
  • 湖泊形状 弯曲
  • 形成区域 平原
  • 代表湖泊 乌梁素海

成因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例如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这些湖泊是由长江、汉水带来的泥沙进入古云梦泽堆积形成。位于江汉平原最南部的洪湖又如黄河故道形成的乌梁素海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二大湖,面积达220平方千米。

分布

  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特点

  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河迹型湖泊主要由河流发育和河道变迁形成,河流与支流附近多为平原,我国大型牛轭湖湖泊多为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阻塞支流而储水成湖,如洞庭湖(湖南)、鄱阳湖(江西)、白洋淀(河北)、洪泽湖(江苏)等。

形成过程

  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

牛轭湖

  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

  3、河曲愈来愈弯

  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

  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

  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相关信息

  特别注意的是,截弯取直作用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随着河流的弯度越来越大,形成很窄的"地峡",这时可由一次特大洪水作用冲掉"地峡",使河道取直,称为"截项取直";其二是沿着冲沟冲刷出一个新河床,使河道取直,称"冲沟取直",也有人称"串沟取直"。"截项取直"表明河道的突然废弃,沉积序列为砂薄泥厚;而"串沟取直"表明了河道的逐渐废弃,沉积序列为砂厚泥薄。岩体称透镜状,最大可延伸数十公里,厚可达数十米。

乌梁素海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皆为著名的

  牛轭湖。乌梁素海系蒙语音译名,意为杨树湖。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东北8.5km处。是典型的河迹牛轭湖,其成因与黄河改道和后套平原发展农业灌溉关系密切相关。 1850年前,黄河流入后套平原,分为南、北两河,当时南河(今黄河)并非主河道,而是北河(今乌拉河至乌加河间)为主河道,并沿狼山东流与石门河相汇再转南注入南河。

  后因新构造运动使后套平原下陷,北河在乌拉山西端受阻,不能东泄而形成一条南北角的弧形河道,这就是乌梁素海发育的前身。

  以后,由于狼山山麓冲积洪积扇的不断扩展,使河床抬高,终于在清道光三十年

牛轭湖

  (1850年)将乌拉河至乌加河间长15.0km的一段河道淤塞,并迫使北河南移,成为现今之黄河,原河道仅残留大巴尔洞与海壕两处积水洼地,形成面积仅2.0平方公里的湖泊,其余低地被垦为农田。

  汉族农民在后套定居后,把乌加河作为后套农业灌溉总退水渠道,使灌溉尾水全部汇入大巴尔洞和海壕洼地,加上此时黄河多次泛滥,注水入湖,使原积水面积逐年扩大。现湖面面积为233.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5m,平均水深1.12m,蓄水量达3.25亿立方米。

白露湖及排湖

  湖北的尺八口和原有的白露湖及排湖也是著名的牛轭湖。

牛轭湖

  中国湖北省境内的荆江两岸,牛轭湖众多,就是因为这个地区的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所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