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牛虻虫

2022-07-03 19:57:22 百科资料

牛虻虫,虻科虻属的一种昆虫。头部呈黑褐色有光泽,复眼1对,大而凸出(商品中头部多脱落)。背部呈壳状而光亮,两侧生有两对透明薄膜状翅,翅长超过尾部;胸部黑棕色,具足3对;腹部棕黄色,具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竹臭气,味苦咸。

  • 拉丁学名 Tabanus bivitatus Matsum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亚门 六足亚门
  • 纲 昆虫纲

来源

  为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atus Matsum、中华虻T.mandarinus Schi.及同属多种昆虫的干燥雌体。

采收

  于6--8月,戴手套捕捉吸食牛、马等家畜血液的雌虻(雄虻不吸血)。捕捉时用手捏住头部,以防腹内所吸之血流出而降低质量;捏死后晒干。或用蝇拍击打,收集晒干。

药材形性

  干燥体呈长椭圆,长1.5-2cm,宽0.4-0.8cm。

  以个大、身干、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

  将原药材拣去杂质,摘除头足翅翼,筛净灰屑。

  炒虻虫 取净虻虫10公斤,粳米2公斤,置锅内同炒,炒至米粒黄色时取出,筛去米粒,放凉,炒后减少毒性,矫其腥臭性。

性味、归经

  苦而微寒,有毒。入肝经。

功用

  破血消症,逐瘀通经。用于蓄血发狂,经闭症瘕,跌扑瘀痛,癌肿等症。

处方名

  虻虫、蜚虻、炒虻虫。

用量、用法

  煎服1.5-4.5克,研末服0.3-0.6克;或入丸散剂。

注意

  孕妇忌服。

保贮

  放石灰缸内密封,放少量花椒可防虫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