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牙龈增生

2022-07-09 13:14:37 百科资料

牙龈增生指牙龈组织的细胞成分增多所致的牙龈体积增大,可见于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龈组织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由局部刺激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非炎症性变化。

  • 西医学名 牙龈增生
  • 英文名称 gingival hyperplasia
  • 所属科室 五官科 - 口腔科
  • 发病部位 牙龈
  • 主要症状 牙龈过度肥大增生

百科名片

  牙龈增生指牙龈组织的细胞成分增多所致的牙龈体积增大,可见于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龈组织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由局部刺激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非炎症性变化。

发病原因

  引起牙龈增生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纤维瘤病、牙龈瘤、牙龈恶性肿瘤等疾病。

  其中慢性龈炎、牙龈瘤与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密切相关,而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虽然局部刺激因素仍然是主要原因,但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使原有的慢性炎症加重,牙龈过度肥大增生。

  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则由于患有系统性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牙龈的纤维性增生和体积增大。

  牙龈纤维瘤病有的患者有家族史,但有的并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龈缘应为菲薄而紧贴牙面。牙龈增生时,龈缘变厚,牙龈乳头圆钝,呈球状,颜色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粉红色。

诊断

  与牙龈增生有关的疾病的诊断依据如下:

  慢性龈炎

  1.牙菌斑、牙石的存在

  2.牙龈色形质改变:牙龈鲜红或暗红色,龈缘变厚,龈乳头圆钝肥大,有时可呈球状增生。少数炎症严重者,可出现龈缘糜烂或肉芽增生。牙龈有时表面松软脆弱。

  3.探诊时,龈沟出血,龈沟底应位于釉牙骨质界处,无临床附着丧失。

  4.影像学上无牙槽嵴顶骨吸收的表现。

  青春期龈炎

  1.患者处于青春期

  2.口腔卫生情况尚可或较差

  3.牙龈红肿明显,龈乳头常呈球状突起,光亮、质软。轻刺激易出血,好发于前牙唇侧。可有口臭。

  4.可有错合、正畸矫治器、不良习惯等因素存在,牙龈肥大增生的程度与局部刺激的程度不符,即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较强。

  妊娠期龈炎

  1. 妊娠

  2. 龈缘和牙龈乳头的炎症 表现为红肿或一个或多个牙龈乳头的瘤样肥大,易出血。可发生于个别牙或全口牙龈,但以前牙区为重。

  3. 局部有菌斑等刺激物存在。

  4. 一般在妊娠前即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从妊娠2-3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刷牙和吃食物时牙龈出血等症状。

  5. 妊娠期龈瘤或称孕瘤 发生于单个牙的牙间乳头,一般在妊娠第3个月出现,迅速增生,色鲜红或暗紫,形态不规则,可有分叶,有蒂或无蒂,质松软,易出血,一般可找到局部刺激因素,如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

  分娩后,妊娠瘤大多能逐渐自行缩小,但必须除去局部刺激物才能使病变完全消失。

  药物性牙龈增生

  1.全身疾病病史、服药史

  2.牙间乳头或牙龈缘增生肥大呈球状、桑椹样或分叶状,淡粉红色,质地坚实并略有弹性,严重者妨碍咀嚼。前牙区多见,也可发生于全口牙龈。

  3. 一般无痛,可伴有口臭、刷牙出血和牙周溢脓等严重的牙龈炎症表现。

  4. 因增生牙龈挤压,牙齿松动和移位(多见于上前牙)。

  5.病情可因口腔卫生不良、创伤合 、龋齿、不良充填体和矫治器等加重。

  牙龈纤维瘤病

  1.可有家族史。可在幼儿时就发病,最早可发生在乳牙萌出后。

  2.可累计全口的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以上颌磨牙腭侧最重

  3.常覆盖牙面2/3以上。

  4.增生牙龈颜色正常,组织坚韧,不易出血。有时有牙齿萌出困难。

  牙龈瘤

  1.龈乳头呈圆形、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的瘤样增生物。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至1-2厘米。

  2.有蒂或无蒂。有蒂的为息肉状,无蒂的有宽广的基底。

  3.质软、色红(血管性和肉芽肿性)或质地较硬而韧,色粉红(纤维性)。

  4.一般无痛,肿物表面发生溃疡时可感觉疼痛。

  5.X线片示局部牙槽骨吸收或牙周膜增宽。

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年龄、妊娠情况、有无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牙槽骨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情况来进行上述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继而进行相应治疗。

  牙龈增生相关疾病鉴别要点

  此外,牙龈瘤应与牙龈恶性肿瘤相鉴别。若增生物表面呈菜花状溃疡,易出血,发生坏死,应与牙龈癌相鉴别。瘤体切除后应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