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之家支教团

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简称:贵州爱心之家)由华中农业大学06届王远贵、张行巍、李奇、刘美、黄登梅等大学生于2008年4月15日自发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贵州爱心之家公益组织立足于高校、以网站为平台,通过网络集结全国高校志愿者,开展支教和助学志愿服务公益行动。
- 中文名称 爱心之家支教团
- 支教志愿者 300多人次
- 志愿者会员 3000余人
- 地区 福州
支教团介绍
贵州爱心之家成立至今已在北京、福州、南阳、武汉等地建有爱心之家志愿服务点。08年至今共有支教志愿者300多人次、志愿者会员3000余人。支教助学帮扶点覆盖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安顺市关岭县,黔南州平塘县、黔东南州黄平县共计36所乡村中小学。直接或间接帮助了16000余名学生。助学项目有免费午餐、桑梓奖学金、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乡村图书室、爱心物资募集。
贵州爱心之家在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贵州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等各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支教、助学、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2011年8月,贵州爱心之家以团体会员正式加入贵州省志愿者协会,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独唱歌手阿娜丹加入"贵州爱心之家"免费担任爱心大使,助推贵州爱心之家公益良好发展。
开拓者
贵州爱心之家由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学生王远贵、张行巍于2008年4月15日自发组织成立。支教团成立以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届学生李奇、张维、沈川懿、蓝铭祥、刘美、张威,2006届资源与环境学院罗艺,贵阳商专2007届黄登梅等同学相继加入。他们组成了贵州爱心之家创办初期的中坚力量。
团队文化
"相约深山 放飞梦想 接过爱心教鞭"是我们的口号,"有你、有我、有爱、有家,相亲相爱一家人"是我们的团队文化,"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有意义的事"是我们的倡议。
我们号召更多优秀的、有良知的大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用行动展现社会良知,用行动凸显博爱精神,用行动诠释大学之道,让我一道关注贫困山区,关注贫困学生,举起大家之力,帮助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
支教的意义
支教不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孩子而已,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第一、比物质更重要的--精神,贵州爱心之家不仅要给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还要带去希望,带去梦想,带去他们对远方对未来对明天的渴望。头脑的贫困永远比知识的贫困更加可怕,支教的重要意义里有一个就是启发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眼界;
第二、比知识更重要的--人格。贵州爱心之家坚持平等地对待这些边远山区和留守农村的孩子,支教不仅是帮助他们,更是成长了自己。物质是辅助,心灵的健康成长才是关键。
定位
教育是长期的事,个人力量终究有限。贵州爱心之家在一开始就定位在"持续性"和"团队组织化"。
"永恒不是从明天开始,永恒也不是小步所能达成的。"长久坚持才能真正有成效;贵州爱心之家在研究大量前行志愿支教者的光辉感人事例后,发现背后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绝大部分这些支教者均是以个人散勇式、游击式的方式进行支教,志愿者没有收入,起居于一线简陋环境中生活和教课,已经很艰辛,还不得不孤身面对与当地官方民方的复杂关系、筹资修校、募捐物资,招募接力志愿者等的苦累工作,通常在半年到两年后,热情磨灭了、精力与积蓄耗尽,不得不离开支教学校。就这样,支教行为轰然崩溃,个人或许带光环化的离开,但实际上对孩子的素质提高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若有组织化的行为,解决后勤、筹资、管理、招募、处理关系,就能让支教者安心于一线支教,支教活动才有可能具持续性。总之,教育是件缓慢收效的事,从事支教就应该注重长效性。
历年大事记
2008-2009年,通过网络号召了第一批志愿者,内蒙古出版社编辑西尼、宁夏大学生杨鹏前往贵州省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进行为期二年的爱心支教。
2008年12月,贵州爱心之家在华中农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同时开展"暖冬行动 2008",为红板小学和新中小学送去暖冬物资9吨,援建乒乓球台和蓄水池。
2009年4月,贵州爱心之家与杭州桐庐县郑秀萍女士联合当地教育局、民政局在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及周边的两个小学举办山区学生"手拉手"爱心活动,组织红板小学6名学生代表到杭州桐庐实验小学开展"爱心结队帮扶"活动。并为山区学生募捐到5吨多物资。
2009年6月,贵州爱心之家协助中国"红十字"会崔永元基金会开展乡村教师进京培训活动,"爱心之家"支教团推荐的红板小学瞿颢老师成功入选进京学习。
2011年2月,贵州爱心之家协助央视一套在红板小学制作新闻片《上学的路还有多远》,于3月9日在《今日说法》栏目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1年3月29日,贵州爱心之家发起人王远贵辞掉工作,与《凤凰周刊》记者邓飞、《都市快报》记着沈雁斌、《黔中早报》林德志等爱心人士率先联合发起贵州山区"免费午餐"计划。爱心之家成为"免费午餐"贵州片区唯一执行团队。一年来,让贵州山区28所乡村学校六千余名小学生吃上营养可口的免费午餐。 2011年8月,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加入贵州省志愿者协会。
2012年3月,爱心之家桑梓奖学金设立。
2012年8月,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独唱歌手阿娜丹加入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担任"爱心大使"。
2012年12月,荣获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奖。
团队感悟
我们是志愿者,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是有着不同滋味的,一份平凡的岗位,寂寞的心情,平凡普通的志愿者之心。
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自2008年成立,一路走来,用心去听,用心去爱。曾经我们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寂寞和孤独,但我们任然继续前行;相约深山·放飞梦想!接过爱心教鞭!
后记语
今后,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将继续在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贵州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桑梓奖学金
介绍
2012年,"爱心之家桑梓奖学金"设立。桑梓指家乡、故乡;以"爱心之家支教团"发起人王远贵为典范,大学二年级开始组织慈善公益支持家乡教育,帮扶家乡儿童。
意义
(一)鼓励和激励成绩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鼓励已获奖儿童继续拼搏,激励未获奖儿童努力学习;
(二)教育贵州山区儿童从小懂得帮助他人,长大后懂得热爱家乡,回馈家乡,感恩家乡,感恩社会,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