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燧木取火

2022-07-12 19:26:48 百科资料

燧木取火是汉语词语,出自《韩非子》,《太平御览》。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

  • 中文名称 燧木取火
  • 出处 《韩非子》
  • 发源地 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一带)
  • 相关人物 燧人氏
  • 拼音 suì mù qǔ huǒ

  释义

  据《韩非子》、《太平御览》等古书记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惯吃生食,茹毛饮血。生食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易患疾病。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关于燧人氏取火的事,商丘还有另一种说法。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