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属

燕麦属Avena Linn 一年生草本。具顶生圆锥花序。小穗含2至数花,大都长过2厘米,柄弯曲,脱节于颖之上及诸小花之间,亦有不断者,颖具7~11脉,长于下部小花,外稃质地多坚硬,具5~9脉,有芒或无,芒多自稃体中部伸出,芒柱扭转而曲;雄蕊3枚,子房有毛。本属约10种。
- 中文学名 燕麦属
- 拉丁学名 Avena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百合纲
简介

属中文名:燕麦属
属拼音名:yanmaishu
属拉丁名:Avena
中国植物志:09(3):167
描述
分布于温带和热带高山上,我国有8种,南北均有分布,其中最常见的为野燕麦A. fatua L.常混生于麦田中,燕麦 A.sativa L. 和裸麦 A. nuda L. 西南和西北有栽培,供食用,尤以后者栽培最多,前种的果实永为内外稃(即壳)所包被,后种的果实则易与外稃分离。通常为一年生草本;小穗有2-6小花,结成疏散的圆锥花序;颖大而膜质,近相等,多脉;外稃硬,顶部2齿裂,背部常有旋扭状的长芒(有时缺);果实与内外稃分离或为其所包藏。在中国,燕麦已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如《本草纲目》记载其有滑肠作用,中医认为其有收敛止血、图表止汗之功效。在欧洲燕麦不仅作为食品,麦秆提取物或配剂还常用作神经系统营养剂,辅助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和失眠等。德国CommissionE中的《植物药治疗指南》中收载含有燕麦秆提取物的洗浴剂用于消炎和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等。美国FDA将燕麦列为降低胆固醇的最好食品之一,只要不含过多的盐及油,任何燕麦片食品均可以加上有益心脏的说明。另有研究显示燕麦具有降脂作用,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
所有物种

长颖燕麦
光稃野燕麦
光轴燕麦
光轴野燕麦
裂稃燕麦
化学成分
燕麦属植物中含有皂苷类、酚类、β-葡聚糖类等化合物。
皂苷类化合物
从燕麦属植物的地上及地下部分提取得到皂苷类化合物,主要为齐墩果烷型皂苷和甾体皂苷2种类型。已从燕麦根中分离到齐墩果烷型的燕麦根皂苷A1、A2、B1和B2(avenacinA1、A2、B1、B2,1~4)。从燕麦地上部分得到甾体皂苷燕麦皂苷A、B(avenacosideA、B,5、6)
苯酚类化合物
目前发现的燕麦属植物中的苯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并噁嗪类和苯丙素类2种类型。从燕麦中分离得到3个苯并噁嗪类化合物avenaluminⅠ、Ⅱ和Ⅲ(7~9),它们主要存在于叶或幼苗中。
Lena等从燕麦粒和燕麦壳中分离到11个桂皮酰类衍生物,其中化合物avenanthramidesA、avenanB、C、D、E和F(10~15)的桂皮酰的构型为E型,它们的化学名称分别为:N-(4′-羟基桂皮酸基)-5-羟基苯甲酸、N-(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5-羟基苯甲酸、N-(3′,4′-二羟基桂皮酰基)-5-羟基苯甲酸、N-(4′-羟基栓皮酰基)-苯甲酸、N-(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苯甲酸、N-(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5=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另外5个化合物avenanA1、B1、C1、D1和E1(16~20)分别为化合物10~14的顺式异构体,即桂皮酰的构型为Z型。这些苯丙素类化合物是燕麦属植物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
其他化学成分
燕麦中还含有抗氧化剂咖啡酸和阿魏酸类衍生物及多糖类成分,其中葡聚糖的含量为6%~8%。药理活性
降血脂作用
燕麦中丰富的可溶性食用纤维素和β-葡聚糖能降低血和肝中的胆固醇含量。
Kahlon的研究显示,含有4.3%可溶性纤维素的54%燕麦茨粉可有效降低血和肝中胆固醇含量。Whyte等对胆固醇水平稍高的23人给予主要为燕麦制品的饮食,4周后其血中胆固醇由平均5.84mmol/L降至5.65mmol/L,低密度脂蛋白由4.11mmol/L降至3.88mmol/L。其降低胆固醇机理为燕麦中存在的食用纤维素与胆固醇结合,可以减少胆汁酸的吸收,增加胆汁酸的排泄量,并增加合成胆酸所需胆固醇用量,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Behall等给23人服用含有1%或10%β-葡聚糖的燕麦提取物,5周后服用含10%β-葡聚糖者胆固醇水平远低于服用含1%β-葡聚糖者,因而得出胆固醇降低与β-葡聚糖有关的结论。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试验者的尿液中丙二醒的含量显著减少,说明燕麦提取物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作用
Carry等对10种燕麦制品进行抗氧化作用的筛选,结果显示,绿色燕麦5%及燕麦1.6%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燕麦中的抗氧化成分包括维生素E、黄酮类化合物及非黄酮盼类化合物。此外,它所含的桂皮酸类衍生物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