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煮豆燃萁

2022-06-28 22:14:24 百科资料

煮豆燃萁(拼音:zhǔ dòu rán qí)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煮豆燃萁"的原义是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不顾亲情,自相残杀;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 中文名称 煮豆燃萁
  • 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 近义词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兄弟阋墙
  • 反义词 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 注音字母 ㄓㄨˇ ㄉㄡˋ ㄖㄢˊ ㄑㄧˊ

成语出处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煮豆燃萁"。

成语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这首诗,不由羞得面红耳赤,放过了弟弟。曹植虽然以自己的机敏逃过一劫,但此后他一再被贬,最后四十一岁时忧郁而死。

成语寓意

  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煮豆燃萁"的故事,其实自人类诞生以来,手足相残就有了。争夺财产,权力的纷争,乃至一些琐屑事,都能带来兄弟间的争执甚至是相残致死。为避免煮豆燃萁这种悲剧,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团结一心,不要因名利权力而破坏感情,反目成仇。既是同胞就应相互扶持,一同走过人生的阴晴雨雪。多一点支持与信任,多一点鼓励与赞美,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些快乐和幸福,社会也因此更和谐。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安定团结、和谐相处了,国家才会繁荣富强。

成语运用

  • 成文用法

  "煮豆燃萁"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兄弟间不顾亲情,自相残杀。

  • 运用示例

  宋·晁补之《阎子常携琴入村》:"四体虽勤口铺众,煮豆燃其实奈何!"

  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其,惹朝廷劳兵转饷。"

成语辨析

  煮豆燃其-兄弟阋墙

  "兄弟阋墙"的意思指的是兄弟两人在家中争吵,比喻内部相争。"煮豆燃其"与"兄弟阋墙"有别:"煮豆燃葚"所表达的含义不仅仅是普通的兄弟争吵,而是发展到了你死我活的恶劣地步。因而,"煮豆燃其"比"兄弟阋墙"所表达的兄弟之间的关系要恶劣很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