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谷

然谷,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属足少阴肾经。荥(火)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
- 中文名 然谷穴
- 五行属性 水
- 出 处 《灵枢·本输》
- 操 作 直刺0.5~1寸
- 功 能 升清降浊
名称释义
(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
(2)龙渊。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孝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
(3)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所散之热直冲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定位
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拇展肌处;有趾内侧动、静脉分布;布有跗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1.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
2. 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3. 咯血,咽喉肿痛;
4. 消渴;
5. 小儿脐风,口噤不开;
6. 下肢痿痹、足跗痛。
操作
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等。
配伍
配肾俞、太溪、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配肾俞、志室、气海主治遗精;
配尺泽、鱼际、孔最主治咯血;
配中极、血海、蠡沟、三阴交主治阴痒。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痉互引身热,然谷主之。"
《百症赋》:"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通玄指要赋》:"然谷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