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题名记
《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全文融情入景,结构脉络分明,语言简练紧凑。
- 作品名称 焦山题名记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体裁 散文
- 作者 王士祯
- 作品出处 《渔洋文略》
作品原文
焦山题名记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焦山:山名,在镇江东长江中,与金山对峙,因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
②吸江亭:亭名,在焦山上。
③米家父子:指宋代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
④太虚:指天空。
⑤梵声:诵经声。松杪(miǎo):松树梢。
⑥海门:焦山东北有两石对峙,称为海门。
⑦演漾:荡漾。
⑧《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在焦山崖石上。其字后人考订为南朝梁陶弘景书。
⑨汩没(gǔ mò):埋没。
⑩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白话译文
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见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思想;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初时从远方的树林微微露出红晕,很快地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江水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溅,我在冬季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上天给我的机会。
创作背景
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事,因此作下此文。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焦山是镇江名胜之一,雄踞长江之中,与金山对峙,山上胜迹很多,历代文人题咏之作可谓连篇累牍。作者若不能独出机杼,恐怕只好搁笔而叹了。然而王渔洋毕竟是王渔洋,他居然能又写出一篇恐怕要令焦山引为知己的清新之作。渔洋作诗就重在别出心裁,注重韵味,反对粘着皮相,最看不起匠气之作,所以他之观察景物,也就必然注重体察其"神韵",发见其意境。他写焦山,就体现了他这种艺术心灵。
"来焦山有四快事"一句就表现出他独特的视角,主要不以目而以心,主要不写形貌而要写感兴。接着,他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方面写焦山之美。自然景观方面,他选择了吸江亭看落日返照、孝然祠外望月与海门观日出三个最富诗情画意的景象来写,突出焦山一日之中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特点。文章在写法上也显得自然洒脱富于变化。写吸江亭观落日返照,大笔挥洒,突出其淡远之致,"青山落日,烟水苍茫",只是略加点染而境界全出。"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借古人之画风来写自己对眼前景色的感受,代为传神,用笔极为经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自成一家,其特点即"点染烟云,草草而成,不失真趣",人称米点山水。写焦山月色,重点写夜之清空境界,"太虚一碧,长江万里"使人倍感天地之无穷,宇宙之空阔,相应地,人的内心世界也一下子变得空明澄澈起来了。此时上下一碧,"无复微云点缀",使人俗念顿消,心如明镜。再加上远处悠悠传来的梵呗之音,把人引向一个超脱、飘飘欲仙的境界。写海门观日出,作者用笔较细,先写日出之动态:"始从远林微露红晕",继而,"倏然跃起数千丈",接着写旭日映射下的江面"悉成明霞,演漾不定"。这个画面,充满着活力,充满着光彩,令人心旷神怡为之振奋,与落日返照,冷月清晖大异其趣。作者写焦山景色之美,就是这样把它的种种美景意趣浓缩在一起,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受,觉得焦山真是气象万千,意趣无穷。
作者还有一快事,即对焦山重要的人文景观《瘗鹤铭》的探访。《瘗鹤铭》是焦山一绝,因为此铭相传为华阳真逸撰并书。华阳真逸是谁说法不一,这对文人自然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又加上《瘗鹤铭》刻石在焦山山脚下,夏日水大时隐于江中,无法看到,冬月始露出江面,亦不方便,这更增加了它的魅力。作者游于冬月,当然千方百计要一睹为快了。所以,他"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并要感叹:"实天幸也。"这表现了作者文士的雅趣。
在这短短的一百四十五字的短文中,作者写出了焦山之美与自己游山之乐,笔调十分洗炼,作者重在炼意,注意以少许笔墨写出无穷意味,注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而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求简,所以又显得自然活泼,文气畅达,殊不见锤炼之痕。
名家点评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何民胜:此类游记一般篇幅不长,不用铺叙,直写景物,故本文落笔即总括一句,然后逐一写出游焦山的四件快事。全文不足二百字,结枘紧凑,描摹形象,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中国游记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中进士,选为扬州推官,迁至刑部尚书。他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以抒情写景的短篇见长。以余力填词,善写小令。著有《衍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