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2022-07-11 03:55:12 百科资料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是2007年5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单明军、吕艳丽、丛蕾。本书对焦化生产工艺与焦化废水的来源、特征、危害及处理技术、生物处理动力学、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焦化废水综合治理及回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反映了近年来焦化废水处理新工艺及发展方向。

  • 书名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 作者 单明军、吕艳丽、丛蕾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5月1日
  • 页数 222 页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焦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供焦化废水处理设计、运行调试及其他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8章,第1章论述了焦化生产,侧重介绍了焦化生产的工艺过程;第2章论述了焦化废水的产生和危害;第3章、第4章论述了焦化废水各种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第5章对焦化废水生物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第6章论述了焦化废水剩余污泥的处置;第7章介绍了焦化废水处理的经济核算;第8章介绍了焦化废水的综合治理与回用。本书可供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专业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与设计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参考书,对环境研究和管理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目录

  1.1 炼焦生产工艺

  1.1.1 炼焦工业

  1.1.2 煤的成焦过程

  1.1.3 炼焦及方法

  1.1.4 焦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1.1.5 炼焦新技术

  1.2 化学产品的回收工艺

  1.2.1 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1.2.2 粗煤气分离

  1.2.3 粗苯回收

  1.2.4 焦油蒸馏

  1.2.5 煤高温干馏化学产品的生成

  1.2.6 煤气气化化学产品的加工

  1.2.7 煤液化化学产品的加工

  2焦化废水的产生及危害30

  21焦化废水的产生30

  211焦化废水产生的概况30

  212焦化废水的组成及分类31

  22焦化废水排放的现状与危害32

  221我国焦化废水治理概述32

  222焦化废水水质及危害32

  223我国焦化废水治理情况36

  3焦化废水处理技术38

  31两段生物法38

  311工作原理及微生物特征38

  312AB法的设计要点及运行参数 40

  313应用AB工艺应注意的问题40

  32延时曝气42

  33传统生物脱氮工艺42

  331传统生物脱氮机理43

  332传统生物脱氮工艺49

  34SBR生物脱氮工艺56

  341SBR工艺简介56

  342SBR工艺理论分析58

  343SBR工艺脱氮58

  344设计方法59

  35MBR生物膜脱氮工艺66

  351概述66

  352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机理67

  353MBR工艺组成67

  354MBR稳定运行的因素68

  36物化脱氮工艺71

  361吹脱法71

  362折点氯化法(break point chlorination)78

  36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82

  364离子交换脱氮原理85

  4焦化废水处理新技术91

  41生物强化技术91

  411技术特点92

  412生物强化技术的提出92

  413作用机制92

  414实施途径93

  415效果及评价95

  42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焦化废水处理96

  421焦化废水中的生物强化技术96

  422研究现状97

  423生物强化系统的优化设计100

  43深度氧化技术100

  431化学氧化101

  432光化学氧化技术114

  44脱氮工艺119

  441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119

  442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122

  443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126

  444短程硝化+铁炭微电解脱氮工艺128

  45焦化废水处理的展望130

  451整体趋势展望130

  452行业管理131

  453处理技术132

  454焦化废水排放标准132

  5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动力学133

  51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描述133

  511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规律133

  512基本概念134

  52莫诺特(Monod)模式135

  521活性污泥的有机物负荷与氨氮负荷136

  522限制细菌增殖的底物浓度137

  523微生物的比增殖速度138

  524Ks与Vmax的求解138

  525存在有毒底物时的莫诺特模式修正139

  53劳伦斯麦卡蒂模式141

  531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141

  532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推论--基本方程式在完全混合系统

  方面的应用143

  533生物动力学常数测定146

  54麦金尼模式149

  541麦金尼的有氧代谢理论149

  542生物量的测定与计算149

  543Ke的测定151

  544双参数计算方法152

  6污泥的处理与处置157

  61污泥的性质与分类157

  611污泥的分类与特性157

  612表示污泥性质的指标157

  62污泥浓缩160

  621污泥中水的分类与去除方法160

  622污泥的重力浓缩法--静置沉降160

  623气浮浓缩法162

  624离心浓缩163

  625污泥浓缩设备163

  63污泥机械脱水164

  631机械脱水前的预处理164

  632机械脱水166

  64污泥最终处置173

  641污泥处置方式173

  642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趋势分析176

  643对污泥处置问题的几点建议176

  65焦化行业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177

  7工程经济技术分析178

  71经济分析概述179

  711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和基本要求179

  712在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中应处理的关系180

  713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181

  72技术经济分析的程序183

  721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183

  722技术经济评价指标185

  723技术经济分析原则186

  73工程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187

  731净现值法(NPV)188

  732内部收益率法(IRR)188

  733最低成本法189

  734年成本法189

  735投资回收期法(投资返本年限法)189

  736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和差额投资收益率190

  737效益成本率法190

  738敏感性分析191

  74环境效益分析193

  741内部费用194

  742外部费用194

  743效益分析194

  75评价因素权重和综合评价195

  751优缺点对比法195

  752多目标权重评分法195

  753序数评价法196

  754费用效益法197

  8焦化废水综合治理及回用技术205

  81结合物化法的生物脱氮技术205

  811物化预处理205

  812生物处理207

  813焦化废水的后续处理207

  814工程实例210

  82结合强化生物法的生物脱氮技术211

  821生物铁强化技术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11

  822高效生物菌种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12

  82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13

  83焦化废水回用213

  831湿法熄焦补充水213

  832钢铁转炉除尘水系统补充水214

  833高炉冲渣、泡渣214

  834洗煤循环水补充水215

  835曝气池的消泡水216

  836煤场喷洒216

  参考文献217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1.1 焦化废水预处理工艺

  微电解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该工艺用于高盐、难降解、高色度废水的处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还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该技术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微电解设备中填充的微电解填料产生"原电池"效应对废水进行处理。当通水后,在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电位差达1.2V 的"原电池"。"原电池"以废水做电解质,通过放电形成电流对废水进行电解氧化和还原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O H] 、[H] 、[O]、Fe2+ 、Fe3+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絮凝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絮凝水体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该工艺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处理时间短、操作维护方便、电力消耗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

  微电解反应

  阳极: Fe - 2e →Fe2+ E(Fe / Fe2+)=0.44V

  阴极: 2H﹢ + 2e →H2 E(H﹢/ H2)=0.00V

  当有氧存在时,阴极反应如下:

  O2 + 4H﹢ + 4e → 2H2O E (O2)=1.23V

  O2 + 2H2O + 4e → 4OH﹣ E(O2/OH﹣)=0.41V

  技术概述

  它由多元金属合金融合催化剂并采用高温微孔活化技术生产而成,属新型投加式无板结微电解填料。作用于电镀废水,可高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处理效果稳定持久,同时可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填料钝化、板结等现象。本填料是微电解反应持续作用的重要保证,为当前电镀废水的处理带来了新的生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