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烛龙

2022-07-11 09:08:55 百科资料

烛龙,又名烛阴、烛九阴、逴龙、火精,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开眼为昼、闭眼为夜,有一子名为鼓。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烛龙是章尾山之神,人面蛇身,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的钟山之神烛阴也是人面蛇身赤色。郭璞在《山海经图赞译注》中认为烛龙与烛阴乃是同一物。

  • 中文名称 烛龙
  • 别名 烛阴、烛九阴、逴龙、火精
  •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 形象特征 人面蛇身而赤

历史渊源

  先秦时期《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东西,不睡觉,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幽渺之地,这就是烛龙。);《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启国的东面。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居住在钟山下。);郭璞注"烛阴"时认为烛龙与烛阴乃是同一物:"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又引《诗含神雾》注:"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火精"就是烛龙。

  战国时期《楚辞·天问》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太阳的光辉哪里不会照到,而烛龙所照又在什么地方?);《楚辞·大招》云:"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魂啊不要去北方!北方有寒冷的冰山。烛龙身子通红闪闪亮。)

  西汉《淮南子·地形训》记载:"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烛龙在雁门北见不着太阳的地方,没有生脚。)

  东汉《楚辞章句》注《楚辞·天问》云:"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南朝梁《昭明文选》引《思玄赋》云:"速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催促烛龙叫它举起火炬啊,经过钟山而中途休息。)

  北宋《太平御览》卷九引《括地图》云:"钟山之神名烛龙,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嘘为夏,息为风。";卷三十八又引《玄中记》云:"北方有钟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楚辞补注》注"逴龙"云:"逴音卓,远也。疑此逴龙即烛龙也。"

  明代《使琉球录》记载:"仙瀛……长照烛龙膏",认为仙岛瀛洲用烛龙的脂膏照明。

  清代《龙经》云:"烛龙亦曰烛阴,蛇身人面。";《癸巳存稿》记载:"烛龙即日之名。"

文化特色

  • 斋祭

  古时候有祭烛龙的习俗。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诗作《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 年画

  1895年,画家周慕桥在其主编的《飞影阁画报》上画过一组表现上海市民欢度春节的画,名字叫《新年十二景》,其中就包括"烛龙飞舞"(舞龙灯)。

艺术形象

  • 诗词

  唐代,张九龄有诗作《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唐代,顾况诗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我行自东一章》:"我行自北,烛龙寡色,何枉不直。"

  宋代,赵佶词作《满庭芳·芳词来上》:"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

  元末明初,张宪诗作《烛龙行》。

  • 影视

  2021年5月,有关烛龙的电影《山海经之女魃烛龙》开机,王文杰饰演烛龙。

  • ACG

  在动画片《神兽金刚》中,烛龙是九重天守护神之一。

  在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战士型英雄角色曹操有一款名为"烛龙"的皮肤。

关系说明

  关系

  关系者

  出处

  子

  鼓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ࡺ�崖。(《山海经·西山经》)

史料索引

  作者(朝代)

  史料

  不详(先秦时期)

  《山海经·西山经》《山海经·大荒北经》《山海经·海外北经》

  屈原(战国,楚国)

  《楚辞·天问》《楚辞·大招》

  刘安及其门客(西汉)

  《淮南子·地形训》

  王逸(东汉)

  《楚辞章句》

  郭璞(东晋)

  《山海经图赞译注》

  萧统(南梁)

  《昭明文选》

  李昉、李穆、徐铉等(北宋)

  《太平御览·卷九》《太平御览·卷三十八》

  洪兴祖(北宋)

  《楚辞补注》

  郭世霖(明)

  《使琉球录》

  王晫(清)

  《龙经》

  俞正燮(清)

  《癸巳存稿》

  参考资料

形象评价

  烛龙相貌奇伟,神通广大。烛龙神话,源远流长。既表述了华夏祖先解释自然之丰富想象,又激励着中国人民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雄心 。(陈钧《中国神话新论》评)

  烛龙神话是原始文化信仰和部族演变的结果,从它所具有的人面蛇身、直目正乘等独特神态以及所居之地可以看出,烛龙神话经历了由蛇龙崇拜到半人半兽的民族图腾再到始祖神的发展过程 。(新乡学院李进宁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