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 中文名称 炼字
- 别名 炼词
- 用途 修辞方法
- 目的 以恰当字词,贴切表现人或事物
概述
又称“炼词”。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炼字的意义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炼字”,就是对语言进行锤炼,从字词的海洋里挑选出最准确、最鲜明、最具个性的词语来对诗词意境进行描摹或情感抒发。朱光潜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他所说的“咬文嚼字”,某种程度上就是“炼字”。
相关典故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
关于"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区别
古典诗词有“诗眼”“词眼”之说。这里的“眼”,并非局限于开篇处,凡能对诗词主旨有揭示、概括效用的文字,皆可称其为“眼”。诗眼与炼字不同。能够构成全诗线索、体现全诗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的,是诗眼;能够使某句显示生动之趣、极言其情感意蕴之美的,则是炼字。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写出春到江南的盎然生机,而其主旨在于“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本意是思归,故“绿”字仅是炼字;而李白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闻折柳”,是勾起故园之思的关键,也是对主旨表达的有力提示,就是诗眼。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品味,看其在拓宽加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这类题目考查时往往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读时,我们先说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再谈谈该词在诗词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比如林逋词《点绛唇》:“金谷年来,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全词都是围绕一个“乱”字展开:园中春色因无主而尽显乱色;落花满地,与烟雨浑然而乱;长亭傍晚送别离人,心绪因别而纷乱不已;前路芳草萋萋,看不尽东西南北路而乱。“乱”字沟通了眼前景与心中情,可谓“词眼”。
炼字题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炼字题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第一种类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
第三种类型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巩固练习: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技巧建议
多读诗歌,增加积累
掌握技巧,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