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鸡渍酒
2022-07-02 23:30:08 百科资料

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 中文名称 炙鸡渍酒
- 感情色彩 褒义词
- 成语结构 联合式
- 拼音 zhì jī zì jiǔ
成语解释
解释: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成语典故
出处:《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棉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示例:[东汉徐孺子]~,万里赴吊……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
成语故事
亦作只鸡絮酒。典出《后汉书·徐稚传》:" 尝为太尉黄琼所辟(征召为幕僚),不就。及琼卒,归葬, 乃负粮征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李贤注引《谢承书》:"稚诸公所辟,虽不就,及其死,万里负芨赴吊,尝于家预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籍,以鸡置前,**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徐稚用绵絮浸酒裹鸡,不远万里去吊唁死去的知交。后遂用"炙鸡渍酒,只鸡絮酒"等作为对亡友或故人的悼念之词。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徐稚)炙鸡渍酒,万里赴吊,于清高不混俗之中,有忠厚不忘恩之意。"赵翼《哭杭应龙先生墓诗》:"渍酒那禁涕泪具,死生曾不待须臾。"
词语辨析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