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花

火炬花(学名:Kniphofia uvaria (L.) Oken)是百合科,火把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20厘米,茎直立。叶丛生、草质、剑形。叶片中部或中上部开始向下弯曲下垂,很少有直立;总状花序着生数百朵筒状小花,呈火炬形,花冠橘红色,种子棕黑色,成不规则三角形。6-10月开花。9月结果。
原产于非洲的东部与南部。该种栽培品种多数为园艺杂交种。
- 中文名 火炬花
- 亚 门 被子植物亚门
- 分布区域 华北、华东
- 别 称 红火棒,火把莲
- 门 种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株高80-120厘米,茎直立。叶丛生、草质、剑形,多数宽2.0-2.5㎝,长60-90㎝。通常在叶片中部或中上部开始向下弯曲下垂,很少有直立;叶片的基部常内折,抱合成假茎,假茎横断面呈菱形;总状花序着生数百朵筒状小花,呈火炬形,花冠橘红色,花期6-10月。蒴果黄褐色,果期9月。种子棕黑色,成不规则三角形。
生长习性
喜欢温暖的环境,不过也比较耐寒。光照要求充足,不过也可以耐半阴。养殖的时候选择的土壤应该是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并且要排水性良好,在使用的时候最好是加入适量的基肥。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南非海拔1800~3000米高山及沿海岸浸润线的岩石泥炭层上,各地庭园 广泛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能越冬。
亚种种类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天门冬目、 百合科、 火把莲属。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1.播种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4℃,3-4周便可出苗。播种繁殖在除冬季外的其他三季均可进行,通常播种于3-4月份的春季和9-10月份的秋季,也可随采随播。翌年1月进行温室的育苗,4月便可露地定植,秋季开花。



2.春季和秋季可将孽芽带根进行分切,并独立栽植。栽培应施适量有机肥。自然温度播种下,翌年便可开花。播前整盆深翻,铺平盆土,然后条播覆土,并浇足水分,用塑料薄膜覆盖搬于阳台,保持盆内湿度,2周左右即可出芽。
3.播种繁殖也可用蛭石播种,再用塑料薄膜将浇水后的基质放于背风向阳的地方。第一年苗还较小,待到第二年花开就会增多,并产生花茎,开花3-5支甚至更多。
分株繁殖
火炬花盆栽三年,一株丛可产生十几个孽芽,生产太多造成拥挤,通风不良,需要及时分株。
分株繁殖多在秋季进行,可在花期过后,将整个母株挖取,将2-3个孽芽分为一株切下,定植后浇水即可。分株繁殖方法简便,容易成活,不影响开花但繁殖量小。
栽培技术
土壤
火炬花多为露地栽培或者盆栽。盆栽时应选背风向阳处。定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耕并施撒有机肥,盆栽要求土层较为深厚,肥沃及排水性较好的砂质壤土。
光照
火炬花性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盆栽火炬花长期放与阴凉处,会因光照不足引起叶片的发黄甚至枯萎。
温度
火炬花较为耐寒,其冬季可置于5℃以上的温度中越冬。
如何浇水
火炬花的生长需要长期浇水和施肥,否则会生长缓慢。入秋分株,分株前要多施基肥,注意补充植株的营养,保证其正常越冬。在冬季和春季的干燥地区,上冻前要透水浇灌,覆盖植株,防止冻伤,死亡。
怎样施肥
当火炬花长出花茎,应进行2-3次磷酸二氢钾的根外追肥,浓度为0.1%,每隔1-2周一次;或用2%浓度的过磷酸钙作土壤施加追肥,能够增加花茎的坚挺度,防止花茎弯曲。
如何修剪
开花后应尽早剪除凋谢花枝不使其结实,以免导致养分的逐渐流失。
色彩美艳的火炬花
病害防治
锈病是火炬花的主要病害,在锈病发病初期可用石灰硫磺合剂喷洒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火炬花是一种优良的庭院花卉,既可丛植于草坪当中或者庭院的假山石旁用作院中配景,又可供人们观赏。花枝可供切花。挺拔的花茎高高擎起火炬般的花序,非常壮丽美观,也适合布置庭院花境,花园和在建筑物前盆植。
植物文化
火炬花花语 :热情、光明、有干劲,思念之苦。还有另外-种说法是爱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