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县

澎湖县,驻地马公市。极东是查母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屿,极北为目斗屿;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接,三岛中间就是澎湖湾。面积126.8641平方公里。县中心位于东经119°34'37",北纬23°34'21"。2013年,澎湖县总人口为11万人。澎湖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区递减,风大、雨少。澎湖县有马公妈祖庙、中屯桥、妈宫城等旅游景点。
2013年,澎湖县辖1市5乡:马公市、西屿乡、望安乡、七美乡、白沙乡、湖西乡。2013年,澎湖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1.8%。
- 中文名 澎湖县
- 面积 126.8641平方公里
- 外文名 Penghu County
- 人口 11万人(2013年)
- 别名 澎湖、澎县
概述
澎湖县位于台湾海峡,是台湾省唯一的一个外岛县,西与福建金门相对,东与云林、嘉义两县相望。全县由澎湖本岛与周围其他64个岛屿组成。面积共计126平方公里(其中澎湖岛64.2平方公里),人口9.2万人(2001年底)。下辖马公市和5个乡(湖西乡、白沙乡、西屿乡、望安乡与七美乡)。县治设在马公市。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人口外流严重。

规模
澎湖县极东是查母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屿,极北为目斗屿;本岛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接,三岛中间就是著名的澎湖湾。
地理位置
澎湖县位于台湾海峡,西与福建金门相对,东与云林、嘉义两县相望。
自然气候
风大、雨少为澎湖气候的两大特色。地理环境,加上气候影响,土壤贫瘠的澎湖只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梁曾列名为三大作物。目前澎湖的农产品以瓜果类居多,其中哈密瓜、嘉宝瓜、澎湖丝瓜都颇负盛名,后两者尤为澎湖特产。而渔业仍是澎湖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渔产十分丰富。
澎湖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除了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成群海豚随海流游巡至此外,澎湖还划有锭钓屿、鸡善屿、小白沙屿等自然保留区,以及望安岛绿蠵龟保护区、猫屿鸟类保护区,都是稀有动物的净土。
受自然条件影响,澎湖观光季集中在4~9月间,大部分游客皆以观海赏涛、从事水上活动及吃海鲜为主,但事实上,仅有一海之隔的澎湖,其人文风貌及地理景观皆与台湾本岛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果能在旅程中掺入这部分,澎湖之游将更具可看性。
旅游景区
中屯桥
在台湾澎湖县中屯屿。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中屯屿为中心筑有南北石堤,接连澎湖、白沙二岛。1937年日人改建为石桥,长约1.800余米,宽3米,可单线行车。台湾光复后,1950年加宽为6米,1952年完工,被取名“中正桥”。1971年在白沙岛西南岸通梁村附近与渔翁岛横礁间,建有跨海大桥,长2.150米,跨越澎猢湾北口吼门水道,势如海上长虹。自此,澎湖群岛的核心三岛,汽车可以通联。
马公妈祖庙

在台湾澎湖县城马公镇上。相传建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台澎地区最早的妈祖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被清廷加封“天后”,庙亦改为天后宫。正殿主祀天后神像,右侧有节孝祠,正殿后进有清风阁。1919年天后宫重修时发现《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一方(嵌于清风阁右壁),沈是明万历间都司,曾率军至澎湖驱逐荷人韦麻郎等入侵。
妈宫城
在今澎湖县城马公镇。马公原名妈宫。明时郑成功驱荷胜利后,始筑城垒,置安抚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巡检于暗澳(今马公镇西文里》,后筑小城,名澎湖新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后,厅署移置妈宫(今马公),十三年开始筑城,十五年竣工,周789丈余,高1.8丈,有六门,昔曾雄峙海滨,历经甲午之役及太平洋战争浩劫,城已颓坏,仅存西门一隅,至今仍为马公镇上进出孔道。
通粱古榕

在澎湖县白沙岛西南隅,通梁村古庙保安官前。相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来自大陆商帆在附近沉没,船中所载盆栽小榕两株飘浮至岸,为民间取植澎湖县庙前。澎湖诸岛散处海上,地平、水咸、风烈,树木本难成长,独此榕茁壮,共发柱根多至28株,绿荫笼盖达660余平方米,游人憩息其下,留连忘返,成为岛上一大奇景。
八仙山
在台湾西部大甲溪上游与大肚溪(乌溪)分水岭上,当台中、南投两县交界处。海拔2.448米。附近有著名的谷关温泉和谷关水电站(装机容量18万千瓦);再上有青山水电站(36万千瓦)和德基水电站(23万千瓦)。河谷、水库以及群峰,均为东西横贯公路西段的风景区。
雪山
亦名兴隆山。在台湾中北部大安溪和大甲溪上源分水岭上。主峰海拔3.884米,为全省第二高峰。雪山以东北有:雪山北峰(3.702米)、品田山(3.529米)、大霸尖山(3.573米)、桃山(3.324米)等;以西南有:火石山(3.308米)、头鹰山(3,508米〕、大雪山(近改称复兴山,3.529米)、中雪山(3,172米)、小雪山(2.996米)等,构成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高峰线,海拔逾3.000米的山头不下数十,绵延三四十公里,冬季常有积雪。其中大雪山一带天然森林最繁茂,为台湾省著名林区之一。大霸尖山峰顶岩层迭立,状如巨堡擎天,景色奇伟,亦为台湾北部名山。
玉山
在台湾省中部,嘉义、南投、高雄三县交界处。玉山山脉主峰,海拔3.997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峰。上部山势陡峻,冬季常积雪,深2—3米,色白如银,昔人谓“此山浑然美玉”,以此得名。玉山群峰西接阿里山,东与中央山脉高峰大水窟山、秀姑峦山等相望,气势磅礴,冠绝东南,是登山游览胜地。
旅游指南
交通
公路
县道201号;县道202号;县道203号;县道204号;县道205号
机场
马公机场有航线至台湾本岛的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嘉义机场、台南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以及澎湖七美机场、望安机场。
港口
马公港有航线往返台湾本岛的台中港、布袋港、安平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岛屿;七美港亦有航线往返高雄港。
特产
黑糖糕、冬瓜糕 、咸饼 、棱角丝瓜 、嘉宝瓜 、杨梅(香瓜茄) 、花生 、丁香鱼干 、干贝酱、珊瑚 、文石
最佳旅游时间
受自然条件影响,澎湖观光季集中在4~9月间,大部分游客皆以观海赏涛、从事水上活动及吃海鲜为主,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
历史沿革
澎湖旧称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岛夷和菊岛,于16世纪被欧洲人称为渔翁岛,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
澎湖于宋代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在元朝设立巡检司。
荷兰人于西元1622年明朝时期占领澎湖。
最后明朝以荷兰舰队退出澎湖群岛为条件承认荷兰的台湾岛主权重新获得澎湖。
清代先后设置了巡检司、通判。
日本统治时期设澎湖岛厅,1897年改称澎湖厅。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设立了澎湖县,并将县治设于马公镇。
至1981年马公镇改制为县辖市。
政治经济
区划
行政区 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马公市:33.9918
湖西乡:33.3008
白沙乡:20.0875
西屿乡:18.7148
望安乡:13.7824
七美乡;6.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