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车道线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潮汐车道,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提高车道使用效率。比如,早晨从城外往城里走的车多,就可以通过增加某一道路进城方向车道、减少出城方向车道的方式,缓解交通压力,疏导交通。晚高峰时分则可以采取与之相反的车道调配疏导车辆出城。
- 中文名称 潮汐车道
- 外文名称 Reversible lanes
- 别名 可变车道
- 适用时间 早晚高峰
- 违规处置 按逆行违法处理
潮汐现象
所谓交通"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这样的一种交通现象。刘小明表示,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完善轨道交通车站引导标识系统,研究早晚高峰进出城主要放射线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
道线现状
北京
潮汐式车道的尝试,北京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实验,北京首创了改良以后的潮汐式车道系统可变分向行驶车道标志。这套设备首先在望京桥下路口试点。
第二块分道行驶标志安装在牛街西口,可以根据路侧的交通流量检测设备,测算每条车道的通过率,在达到一定值以后自动变换方向。

一位交警介绍,牛街路口的这个分道标志,遇到左转车流量瞬时达到饱和时,民警会手动操作变更车道指示,不分早晚高峰。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司机不习惯看上面指示,依然根据路面标志通行的问题。"而且车辆排队并道也会降低后面的速度。"他坦言,标志转换分道效果会打折,应该在更远端有提示。
2013年1月20日下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关于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列席会议时表示,本市正研究早晚高峰进出城主要放射线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 。
深圳
深圳在2014年9月下旬启用"潮汐车道"
经过近两个月论证后,深圳首条潮汐车道正式履新。未来工作日早高峰期间,新洲路北往南行驶的车辆可借用反向车道在新洲红荔路口左转。和之前试验阶段的规划不同,正式通行的"潮汐车道"保留了新洲路莲花红荔段路中绿化带,但部分车辆逆行却可能带来隐患。
潮汐车道使用第一天也出现新问题。和早前试行期间用护栏隔出潮汐车道不同,正式启用后的潮汐车道和其他车道间仅靠道路标线区分。昨天,就有车辆出现超车逆行。曾令根表示,这一情况确实有危险,下一步交警将加强对这一行为的监控和处罚。
"之所以不设立隔离带,主要是因为人力投入成本太大。此外,隔离带放在道路上也会造成危险。对于这种逆行,随着市民的适应也将渐渐减少。"曾令根说。
在潮汐车道过渡阶段,交警将安排民警现场指挥。未来对于违规进入潮汐车道的车辆,将按照逆行违法处罚200元、记3分;重中型载货汽车逆行驶入的,处1000元罚款、记3分。如果驾驶人不服从现场民警指挥强行驶入,依照"不服从交通警察指挥"处罚500元、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