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

滹沱,拼音hū tuó,可能是守护陵墓人员的居住点;水边的村寨;胡同;食物;水名。
- 中文名 滹沱
- 拼音 hū tuó
- 释义 水边的村寨,原史,胡语印记
- 别称 滹沲
拼音
hū tuó
解释
1、该词可能是守护陵墓人员的居住点。来源尚需进一步考证,以下为推测: 根据洛阳周边几个滹沱村的地理位置,滹沱有一种特定的意思。苏滹沱位于冢头东面,而冢头村得名于一个大的陵墓;150医院附近的滹沱村坐落在周山公园脚下,而周山公园就是某个周王陵墓。本地有民间议论说,大的陵墓旁边一般要有一个滹沱村。所以推测滹沱可能是守护陵墓人员的居住点。
2、在蒙古语中,滹沱意为水边的村寨,为中国历史上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水井之意,引申为乡井、市井、街巷等。西安有数个村名、地名中带有滹沱二字,如马滹沱、沙滹沱和金滹沱等。洛阳一带有不少村庄名字用此二字,比如孟津县城关镇与常代乡之间的贾滹沱村;洛阳市王城大道北段(高速公路洛阳站附近)的苏滹沱村;洛阳市涧西区150医院南侧、徐家营东侧的滹沱村等。另外全国还有很多地名叫"窟沱",写法不同,但大多和该词意义一致。嵩县九店乡的滹沱在当地人口中就念ku tuo。该词也可能与宗教(佛教)有关,词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3、由于历史演变,在元大都遗留下来的叫法,已经演变成胡同。
4、〈名〉滹沱麦饭:称粥或麦饭为滹沱饭或滹沱麦饭。
5、水名。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汇入海。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历史久远,名称多异。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东汉称"滹沱河"。《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