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满山香

2022-06-27 10:47:06 百科资料

满山香学名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又名欧缬草、拔地麻、媳妇菜、香草、珍珠香、满山香、满坡香和五里香,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00-150厘米,根状茎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茎中空,茎生叶卵形至宽卵形,羽状深裂,花序顶生,成伞房状三出聚伞圆锥花序,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瘦果长卵形,基部近平截,光秃或两面被毛,花期5-7月,果期6-10月。缬草产于我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欧洲和亚洲西部也广为分布,常生于海拔25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沟边,在西藏可分布至4000米。缬草性喜湿润,宜选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种植,并要有良好的灌溉条件,耐涝,也较耐旱。缬草适于花坛,花境、岩石园栽培,又可供药用或作香料;根茎及根供药用,可驱风、镇痉,治跌打损伤等。

  • 中文学名 满山香
  • 拉丁学名 Gaultheria cumingiana
  • 别称 豹骨风、白株树、千里香、风藤子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00-150厘米;根状茎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茎中空,有纵棱,被粗毛,尤以节部为多,老时毛少。匍枝叶、基出叶和基部叶在花期常凋萎。茎生叶卵形至宽卵形,羽状深裂,裂片7-11;中央裂片与两侧裂片近同形同大小,但有时与第1对侧裂片合生成3裂状,裂片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窄,基部下延,全缘或有疏锯齿,两面及柄轴多少被毛。花序顶生,成伞房状三出聚伞圆锥花序;小苞片中央纸质,两侧膜质,长椭圆状长圆形、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芒状突尖,边缘多少有粗缘毛。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长4-5 (-6) 毫米,花冠裂片椭圆形,雌雄蕊约与花冠等长。瘦果长卵形,长约4-5毫米,基部近平截,光秃或两面被毛。花期5-7月,果期6-10月。

满山香

地理分布

  产我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生山坡草地、林下、沟边,海拔2500米以下,在西藏可分布至4000米。欧洲和亚洲西部也广为分布。

  产中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地,菲律宾也有。​

生长习性

  喜光,也耐阴。喜温暖气候和酸性土壤。

主要价值

食疗

  满山香用清水冲洗后,加入适量猪骨、鸡或鸭肉等煲汤,口味甘爽,汤色清鲜,功效:祛除风湿、强肌骨、舒筋活络、开胃消食

景观用途

  白株树植株低矮,枝淡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宜在温暖地区园林中栽植,可用作下木或基础种植。

香料

  满山香的花、叶、果均含精油,出油率为0.25%,精油可用于化妆品香精、食品香精;叶可作调味香料。

药用价值

  枝叶入药,有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可治胃痛、风湿痹痛,外用则可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等。此外,医药上还以之为强壮剂、健胃剂等。

木材

  九里香木材坚硬致密,可制精细工艺品。

植物文化

  别名 豹骨风、白株树、千里香、风藤子、月橘、五里香、水万年青、七里香、过山香、千只眼。

  我国栽培九里香(满山香)并以之为盆景材料,由来已久。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五载有"九里香,其香甚烈。广东大多以最小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盘孟之玩,有寿数百年者。予诗,风俗家家九里香。"可见至少400多年前,粤地民俗家家都种植九里香,且已有数百年树齿、枝干拳曲的苍劲盆景。直到今天,九里香木材依然是制作岭南盆景的主要树种。

  关于九里香,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对联故事呢: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偶有一天,他与友人乘船到九江,一船夫就出了这么一段上联请他对下联:一孤帆,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罗状元苦思冥想,竟未对上。这未解难题一拖就是几百年,直到1957年,佛山市工人李戒翎寻找九里香木材,正巧托8765号轮船从10里远的地方运送,只用两天时间就运到了。而在1943年,有人寻找此木材却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到货。有感于此,遂得下联: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药材

  【药材基原】 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枝叶。

  【药源分布】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动植物生态环境:生长于山野。药用动植物的栽培:亦有栽培者。

  【采收储藏】 全年可采。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心,肝,肺经。

  【功效】 行气,活血,祛风,除湿,麻醉镇痛。

  【主治】 脘腹气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服。外用:捣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