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滁河

2022-06-28 09:31:09 百科资料

滁河,位于江淮之间,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古称涂水,唐代改名滁河。发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主要流经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滁州市、马鞍山(含山县)、马鞍山(和县)及南京江北,自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入长江,干流全长约 269公里。主要支流有清流河、来安河、襄河、大马厂河等。滁河流域地跨安徽省和江苏省所辖的 9 个县(区、市),流域面积约 8057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 6250平方公里 ,江苏省 1750平方公里 。

解放前,滁河经常洪水泛滥,危及中下游地区,经1970年代以后逐年治理后,已经成为安徽、江苏两省沿岸重要的灌溉水源及航运通道。在南京市滁河上设有陈浅水站 。

  • 中文名称 滁河
  • 外文名称 Chu River
  • 古称 涂水
  • 发源于 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附近
  • 全长 269公里

简介

  古称涂水,唐代改称滁河。发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附近,流经巢县、含山、全椒、来安等县,经江苏省江浦、六合等县,于仪征县的大河口入长江。全长269.2 公里,流域面积8057 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河长169 公里,流域面积6104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75.8%)。滁河支流众多,一级支流就有17 条之多,安徽境内主要的一级支流有襄河、乌衣河、来安河、沛河、皂河、小马厂河、大马厂河等,其中以襄河、乌衣河最大。

滁河

水文

  滁河多年平均年降水为970 毫米,年总量78.15 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24.98 亿立方米,其中安徽境内为18.25 亿立方米,占滁河全流域总年径流量的73.1%(见表3—2—16)。

  滁河各主要支流水量组成表

  表3—2—16

  滁河在安徽境内最丰水年径流量高达39.08 亿立方米,最枯水年份仅7.94 亿立方米,丰枯水量年际变化4.8 倍。滁河水量年内月变幅在20~30 倍之间,见表3—2—17。

  滁河正常年径流年内分配表

  表3—2—17

  滁河河道狭窄多弯,排洪不畅,下游圩区高程在8~10 米之间,堤防防洪能力不足5 年一遇,河道通过能力为300~500 秒立方米,而滁河汊河集的最大洪峰流量则高达1260 秒立方米(1987 年)最高水位为12.03 米,每逢汛期,上有洪水夺槽猛下、下受江潮顶托,内涝甚为严重。反之,当洪水过后,上游缺乏调蓄功能的水利工程,又时常呈现水枯河干,尤其是上游河段,均为间歇性河流。安徽省境内的全椒县,10 年就有8 年受灾,旱涝交替,机遇频繁。“大雨破圩遭灾殃,天旱无收饿断肠”。1969 年苏、皖两省联合进行综合治理滁河,主要措施是开凿驷马山干渠,疏浚和渠化滁河,建立有机的排灌系统,并结合改善滁河航运,实现渠化通航。

  驷马山引江灌区,在滁河的上中游,皖东丘陵地区,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包括巢湖、滁县、来安、全椒、和县、含山、肥东、定远及江苏省的江浦、南京市郊区等县市,设计灌溉面积365 万亩。1969 年动工兴建,1973 年发挥效益。灌区建有乌江抽水枢纽,可抽江水550 秒立方米引灌;分泄滁河洪水500~600 秒立方米入长江,并建有襄河口、汊河集节制闸和滁河一、二、三级抽水站;开挖驷马山引江渠道275 公里,灌溉干渠2 条计112.68 公里,灌区内有反调节水库13 座,总库容3.83 亿立方米。上述工程竣工后,不仅沟通了滁河在安徽境内直通长江的航运,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滁河上中游的缺水问题,同时能使滁河上游洪水及时通过驷马山干渠泄入长江,减轻滁河下游的洪水威胁,真正起到旱能灌,涝能排的综合效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