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溴丙烷

2022-07-09 09:22:58 百科资料

溴丙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3H7Br。

  • 中文名 溴丙烷
  • 外文名 1-Bromopropane
  • 分子式:  C3H7Br
  • 分子量:  123

中文名称

  溴代丙烷

中文别名

  n-溴丙;1-溴丙烷;溴丙烷;正丙溴;正溴丙烷;溴代正丙烷;溴正丙烷;丙基溴;(正)丙基溴

英文别名

  n-Propyl bromide; Bromopropane; 1-bromo-propan; 1-Brompropan; bromo propane; Brompropan; n-propyl; n-propylbromide; Propyl bromide; N-bromopropane

CAS:106-94-5

  EINECS:203-445-0

  风险术语:R11:;

  R36/37/38:;

  R48/20:;

  R60:;

  R63:;

  R67:;

  安全术语:S45:;

  S53:;

物化性质

  外 观: 无色透明液体

  技术指标: 含量:99.0%-99.5%以上

  异溴丙烷:0.1%-100 PPM 以下

  熔点:-110℃

  沸点:71℃

  相对密度:1.348g/cm3 溶解性:2.5 g/L (20℃) 闪点:26℃ 相对密度(d204):1.343-1.355

  折射率(n20D):1.433-1.436

  色度:50APHA以下

  水份:500PPM 以下

  不挥发物:50PPM 以下

  PH 值:6-7

  联合国编号:2344

  危险类别: 3类

  国际危规页码:33530

  包 装: 250 公斤/桶

  贮 存: 本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处

  用途:用于合成医药 、农药、染料、香料等

  生产方法:

  (1)由正丙醇与氢溴酸反应而得。将氢溴酸加入浓硫酸中,再加入正丙醇,加热回流0.5h。于70-75℃将生成的溴丙烷全部蒸出,然后用浓盐酸洗,再用碳酸钠中和至pH为7。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馏,收集69-74℃馏分,得溴丙烷。

  (2)由正丙醇与溴化钠反应而得。将正丙醇和水;溴化钠一起加热至回流,保持69-72℃滴加硫酸,加毕,继续回流2h。蒸馏,收集68-100℃馏出液,用碳酸钠溶液洗至中性,再蒸馏,收集68-76℃馏出液即溴丙烷。另外,在红磷存在下,正丙醇与溴反应也可制备溴丙烷。

  或者丙烯与溴化氢(存在过氧化物)反应,发生反马加成

  2.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皮肤和眼有刺激性。动物接触麻醉浓度可引起肺、肝损害。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900mg/kg(大鼠腑腔内);小鼠吸入50g/m,30分钟侧倒,一昼夜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检测毒物。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