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游子谣

2022-07-09 21:20:22 百科资料

《游子谣》是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一共五节,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第二节以三个排比句表现家园的衰颓冷落;第三节写游子的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第四节表示"旅伴"有可能转移、销溶游子的乡愁;而最后一节以"旅伴"为"家园",说明乡愁并未因"旅伴"而消除。此诗隽永飘逸,意象朦胧;基本不押韵,却节奏感很强。

  • 作品名称 游子谣
  • 作品体裁 新诗
  • 作者 戴望舒
  • 作品出处 《雨巷》
  • 创作时间 1932年

简介

  一般诗人写舟子,很可能写成一个劈波斩浪的弄潮儿形象,戴望舒突出了"沉浮在鲸鱼海蟒间"的舟子作为"游子"的侧面,着重写他的乡愁。 此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诗歌作品

作品原文

  游 子 谣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作品鉴赏

  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一朵"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

  第二节以三个排比句表现家园的衰颓冷落,游子的家园变成了"蜘蛛的家"、"薜荔的家"、"鸟雀的家",从一系列的对比中透出深深的叹惋。

  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并非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而是游子的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体现其坚强的意志。

  第四节"比蔷薇更清丽"的形容,有意与引起乡愁的海上蔷薇相比较、相对应,表示"旅伴"有可能转移、销溶游子的乡愁。而最后一节以"旅伴"为"家园",说明乡愁并未因"旅伴"而消除。

  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作者简介

  戴望舒

  (1905-1950)现代诗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戴望舒像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蒋明歌曲

  出自蒋明的专辑《再见北方》。有吉他童声版和男声钢琴版,其中,吉他童声版由川子的女儿牧言演唱 。

  词:蒋明

  曲:蒋明

  歌词:

  青青山外山 绵绵云上云 故乡花开早 百里野菊香

  漫漫夕阳里 悠悠笛声扬 声声鸟啼归 炊烟小村旁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少年离家去 光阴似水流 年年登高处 乡关岁岁愁

  窗头明月光、几度照东厢、归去复来兮、游子都平安

  窗头明月光、几度照东厢、归去复来兮、游子都平安

  春去秋来 岁月如流 游子伤飘泊

  回忆儿时 家居嬉戏 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 老梅一树 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 小川游鱼 曾把闲情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