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2022-07-15 01:46:26 百科资料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诗句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后两句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

  • 作品名称 游园不值
  • 创作年代 南宋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叶绍翁

作品原文

  《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 游园不值: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 应:应该。
  3. 怜:爱惜,怜惜,怜悯,是爱的意思。
  4. 屐齿: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5. 苍苔:青色的苔藓。
  6. 小扣 :轻轻地敲。
  7.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作品译文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是记录这种奇遇的精神,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却嫌这"嫌"字不好,"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它似乎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清高得有点做作。

  倒是"怜"字有情致,"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

  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来怜屐了。

  从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

名句赏析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破坏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

  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的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人,号靖逸,字嗣宗,宋代文学家、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龙泉人(今属浙江)叶氏。生于1194年。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叶绍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