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温溜

2022-07-08 02:53:55 百科资料

温溜,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逆注、蛇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主治急性肠鸣、腹痛、疔疮、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直刺0.5-1寸。

  • 别名 逆注、蛇头
  • 出处 《针灸甲乙经》 
  • 隶属 手阳明大肠经
  • 穴性 郄穴
  • 功能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名称释义

  温,温热也。溜与留同,含停留之意。穴为手阳明经之郄,乃气血深聚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温热,穴六为阳气所注,故名。

功能作用

  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定位

  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解剖

  在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1、急性肠鸣、腹痛等肠腑病证。

  2、疔疮。

  3、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等头面病证。

  4、肩背酸痛。

操作

  侧腕屈肘,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再向前1寸处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腹壁痉挛、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前臂疼等。

配伍

  1、配曲池穴治喉痹不能言。

  2、配仆参穴治癫疾。

  3、配掖门穴、京骨穴治狂仆。

  4、配期门穴治项强伤寒。

  5、配陷谷穴、复溜穴、阳纲穴治肠鸣而痛。

相关论述

  1、《采艾编》:"温溜,温者温利之气,阳明至此而注也,曰留。"

  2、《针灸甲乙经》:"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3、《医宗金鉴》:"从偏历上行三寸。"

  4、《新针灸学:"阳溪穴之上六寸,曲池穴之下六寸。"

  5、《考穴编》:"一法,偏历后二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