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道上
2022-07-06 21:44:35 百科资料

"渑池道上"是出自唐代李肇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唐国史补》,后来被后人当作一则典故。它告诉人们做事冷静思考,用头脑,面对问题不慌张,冷静而果断地处理问题。
- 作品名称 渑池道上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唐国史补》
- 文学体裁 典故
- 作者 李肇
原文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凌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译文
渑池途中,有一辆满载瓦罐的车子,阻塞在狭窄的路上。刚巧是天寒,人在冰雪上走很滑,进退都不能。天接近傍晚,官吏旅客成群结队,车马有几千,排挤在装瓦瓮车子的后面,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一个路客人叫刘颇,举着鞭子来到前面,问道:"车里的瓦瓮值多少钱?"回答说:"值七八千。"刘颇就打开袋子,拿出细绢,立即偿还给他。叫仆人上车,割断那些绑瓮的绳子,把瓮全部推到山崖下。一会儿,车轻了能够前进,众人叫嚷着向前走去。
加点字
渑池:地名,在河南省渑池县西。
属:适逢,刚巧。
向:将近。
铃铎:原系在牲口颈下铃,此处代指"牲口"。
缣:细绢。
结络:捆扎用的绳网。
悉:全部。
塞:阻塞。
凌:升,登。
罗:分布,排列。
群:众人。
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
原文出处
原文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