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深山不出头

2022-07-02 06:55:28 百科资料

深山不出头,中药名。为蛇菰科植物红烛蛇菰Balanophora mutinoides Hayata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胃痛,咯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痔疮。

  • 中文名称 深山不出头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蛇菰目

形态特征

  草本,高约14厘米;根茎干时带木质,红褐色或淡紫红色,不整齐的卵圆形,多少分枝,表面部分平滑并大部有小凸体,顶端裂鞘呈钟状杯形,基部易与根茎本体脱离;裂鞘分裂至中部,裂片4,粗齿状,干时脆壳质,表面密被颗粒状小疣瘤和稀疏而明显的红黄色星芒状皮孔;花茎红色,长10厘米,直径6-7毫米,自基部至中部以上为鳞苞片所遮盖;鳞苞片红黄色,舟状,长4厘米,宽1.5厘米,旋生。花雌雄异株(序),花序均呈圆锥状球形,长1.5-2厘米,宽1.5厘米;雄花苍褐色,3数;花梗长3-6毫米;花被3裂,裂片阔三角形,顶端钝圆,长2毫米,宽3毫米;聚药雄蕊有横裂的花药3枚;雌花淡红紫色,子房纺锤状,密集、着生于附属体基部,花柱丝状,长0.5毫米;附属体棍棒状,长1毫米,顶端截平或中央稍凹陷。花期3-5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2000m的密林中阴湿地段或山谷间。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主要价值

  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胃痛,咯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痔疮。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酸,性凉。苦涩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痛,凉血,散瘀消肿。

主治

  用于胃痛,咯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痔疮。

相关配伍

  1、治胃痛:深山不出头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咳血:葛菌9g。蒸冰糖服。(《贵州草药》)

  3、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深山不出头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酒浸过药面外擦患处。

  4、治骨髓炎:深山不出头、米酒各适量。共捣患处,每日1次。(3-4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九子疡:葛菌磨酒、醋外搽。

  6、治痔疮:葛菌、羊奶奶根各15g,炖肉吃;或用葛菌6g,羊奶奶15g,蒸酒30g服。(5-6方出自《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醋外搽。

采集加工

  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晒干或鲜用。

别名

  葛菌、葛藤菌、地重楼、石上莲、独角莲、山狗球、天麻公子、仇人不见面(广西)。

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