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红南烛

淡红南烛为杜鹃花科、越橘属下的一个变种,小乔木,地生。
- 中文名称 淡红南烛
- 拉丁学名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var. rubellum Hsu, J.X.Qiu, S.F.Huang et Y. Zhang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无毛,老枝紫褐色,无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渐尖,稀长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稀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与中脉、网脉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4-10厘米,有多数花,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苞片叶状,披针形,长0.5-2厘米,两面沿脉被微毛或两面近无毛,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长1-3毫米,密被微毛或无毛;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无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无毛;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长4-5毫米,花丝细长,长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2.5倍;花盘密生短柔毛。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果实成熟后酸甜,可食;采摘枝、叶渍汁浸米,煮成"乌饭",江南一带民间在寒食节(农历四月)有煮食乌饭的习惯;果实入药,名"南烛子",有强筋益气、固精之效;江西民间草医用叶捣烂治刀斧砍伤。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或岩边。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分宜。
分布范围
产地江西(莲花,分宜)、浙江(平阳)。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