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壳草
涵壳草,伞形花科,蚶壳草属,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生于田埂、村旁、路旁、沟边、草地、阴湿地。
- 中文名 涵壳草
- 外文名 Centella asiatica
- 科 名 伞形花科(Apiaceae)
- 原产地 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简介
别名:潮汕地区称为两公根、藤牌草、鼎盖草。外地别名称为老公根、崩大碗、鱼凿口、崩口碗、乞食碗、落得打、积雪草、大叶金钱草、缺碗筷草、雷公根、马蹄草、蚶壳草、铜钱草、十八缺。

英文名:Asiatic Pennywort,Tsubokusa
学名: 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Hydrocotyle asiatica Linn.
科名:繖形花科(Apiaceae)蚶壳草属(Centella)
原产地: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性状:本品为伞形科积雪草属积雪草。为多年生匍匐草本。生于田埂、村旁、路旁、沟边、草地、阴湿地。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性味:蚶壳草味甘、微辛、苦,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清湿热、解毒利尿、解暑疏风、行气消肿。外用去痒、止血。入肠胃经。
主治:外感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中暑腹痛、咽喉肿痛、腮腺炎、泌尿道感染、胃痛、中毒。外治湿毒作痒。
分布
台湾全境及澎湖、兰屿,生于平地、田边、山野、路旁、沟边至1200公尺的山区的低湿处。
用途
1、绿化用:蚶壳草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不严,只要土壤能够维持适当的湿度,就能够生长得很好,在裸露的地上种些蚶壳草,很快就能达到绿化效果。
2、药用:袪风、固肠、明目清暑。在野外被蚊虫叮咬,可以找蚶壳草,把叶子揉烂,抹在被叮的地方,可以止痒。性味:全草或带根全草:苦、辛、寒,有小毒。效用:全草:消炎解毒,凉血生津,清热利湿。治传染性肝炎,麻疹,感冒,扁桃腺发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敢染,结石,解断肠草、砒霜、蕈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