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蟑螂

海蟑螂(学名:Ligiidae)是一种常见的岸栖甲壳类,鲜少在海中活动,但遭遇危险会逃入海中,以生物尸体及有机碎屑为食,为食腐动物。有七对步足,及一双复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特征与习性 :体长1.5-2.5cm左右。除了头外,身体有十三节,其中胸部七节,腹部六节。有七对脚分布在胸部的七节。尾部腹面是呼吸器官,有 12块薄膜。头上有一对大眼,一对触须和嘴。在水中或陆地都靠保持湿湿的尾部腹面薄膜呼吸。海蟑螂有抱卵的习性。 每年11月为抱卵孵化最多时期。早上或傍晚,就从栖身处向有食物的地方列队前进。 海蟑螂是生活在高潮带的生物。冬天常躲在岩石缝里,喜欢生长在肮脏 的地方。由于海蟑螂的主食为海藻类,所以沿海居民并不将其与肮脏做连结,也常用海蟑螂作为钓饵使用。
海蟑螂爬行十分迅速,据报道其步足每秒能跑16步。海蟑螂反应灵敏,水陆两栖,以陆栖为主,经常吞食紫菜等经济藻类,在某些地区成群活动,密度很大,对海藻养殖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是海产养殖业敌害之一。另外,在中国南方沿海渔民常用海蟑螂治疗跌打损伤和小儿疳积等症,为药用动物之一。
- 中文学名 海蟑螂
- 拉丁学名 Ligia oceanica
- 别称 海岸水虱 海蛆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海蟑螂
俗称海蛆。世界性分布,中国烟台、青岛等地曾发现过。身体平扁,呈长椭圆形,体长一般为30~45 毫米。身体背面为棕褐 色或 黄褐色,表面具颗粒。头部短小,前 缘为半圆形。复眼很大,无柄,在头部两侧。胸部各节的长度相近,侧甲板都很明显。腹部稍窄于胸部。尾节呈钝三角形,其两侧向后伸出一对细长的尾肢。
海蟑螂生活于海边高潮带附近,常在岩石岸、码头、船坞、破旧船等处成群出现。杂食性。经常吞食紫菜等经济藻类,对海藻养殖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海蟑螂可治疗跌打损伤和小儿疳积等症。

外形特征
海蟑螂体长1.5-2.5cm左右。除了头外,身体有十三节,其中胸部七节,腹部六节。有七对脚分布在胸部的七节。尾部腹面是呼吸器官,有12块薄膜。头上有一对大眼,一对触须和嘴。在水中或陆地都靠保持湿湿的尾部腹面薄膜呼吸。海蟑螂有抱卵的习性。

身体平扁,呈长椭圆形,体长一般为30~45毫米,雌体长28-28.8mm,宽9.5-10mm;雄体长26-28.5mm,宽10-10.2mm,头部前缘弧形,后缘略向前凹。。身体背面为棕褐色或黄褐色,中间色浅,体背中轴勾结淡,身体表面具颗粒。头部短小,前缘为半圆形。复眼1对,黑色而且形状很大,斜向列生在头部两侧前缘外侧,无柄。第1对触角很小,不发达不明显,分3节。第2对触角细长,长鞭状约25-30mm;雌体鞭部为37-38节,雄体鞭部为36-39节,向体后方弯曲。柄部4节,转动灵活,鞭长一般为35节或更,向后能伸到或接近尾部,有触觉作用。胸部各节的长度相近,各节的侧甲板都很明显。第4~7节后侧角尖。
胸部共有7对步足,末端皆有两个爪状刺,便于爬行其左右后侧角渐次加强而尖削。每节有1对胸肢,适于爬行。雄性第1胸肢的前节腹缘末端有1个突起,第7胸肢细长,腕节和前节的内缘列生细刺。雌性步足内侧有复卵片,各复卵片组成育卵囊,卵即产于其中。腹部稍窄于胸部。腹肢扁平,满布血管,呼吸用。雄性前2对腹肢内肢变形。尾节的后缘中央外突,呈钝三角形,其两侧向后伸出一对细长的尾肢。尾肢长度为体长的2/3或更多,分内肢和外肢,二者长度相近,都十分纤细。有颚肢5节,每节内缘密生细刺。腹部6节,第1--2腹节小,第3-5腹节的后侧角尖削。腹肢具有呼吸功能,雄性第1腹肢外肢是不等四边形,内肢较小,阴茎呈细长锥形;第2腹肢较小,阴茎呈细长锥形;第2腹肢外肢近似肾形。尾节后缘中央呈钝三角形。尾肢细长,原肢长度约为宽度的4倍,末端分出的内外肢,细长呈锥刺状,内肢长于外肢,且左右长度亦不相等,在雌雄性亦有明显差异。
生活环境
海蟑螂生活在海边高潮带附近,栖息于中高潮区和潮上区的岩石间或海滩附近的建筑物内。

分布范围
海蟑螂为世界性分布,亚洲、非洲、美洲沿海均有。在中国分布于沿海各地。其近似种西方海蟑螂主要分布于北美加利福尼亚。

生活习性
海蟑螂(学名:Ligiidae)是一种常见的岸栖甲壳类,鲜少在海中活动,但遭遇危险会逃入海中,以生物尸体及有机碎屑为食,为食腐动物。有七对步足,及一双复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
常在岩石岸、码头、船坞、破旧船等处成群出现。为杂食性,喜食海藻,尤其贪食紫菜,也喜欢吃萱藻等经济藻类。

在中国北方沿海各省,冬季气温在6℃、水温在4℃以下时,海蟑螂多蛰伏在高潮带以上海浪浸湿不到的岩石缝内,一般10~20个挤在一起,潜伏深度约10~30毫米不等。4月中旬以后当水温7~8℃时开始活动,5月份水温达12℃时全部离开蛰伏的石缝。
一般皆成群活动,每群由10~30个个体组成。
药用价值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蟑螂科动物海蟑螂的全体。

采收和储藏:全年捕捉,鲜用。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消积。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g。外用: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