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芙蓉

海芙蓉(学名:Limonium wrightii (Hance) Kuntze)是白花丹科、补血草属矮小半灌木;老枝黑褐色,密被残存的叶柄基部。叶片集于枝的上部,肥厚,倒披针形,先端圆,下部渐狭成柄,基部扩张而半抱茎,花序伞房状,花序轴由叶腋抽出,穗状花序,小穗含花;外苞片长宽卵形,先端锐尖,第一内苞宽椭圆形,先端圆;萼漏斗状,筒部沿脉被长毛,萼檐白色,裂片尖三角形,花冠淡紫红色。8-9月开花,9-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台湾(南部与东部海滨、兰屿、火烧岛、棉花屿、钓鱼岛);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岸和岛屿的岩石缝隙。
海芙蓉在台湾省民间为治疗风湿疼痛和高血压等症的常用草药。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 中文名称 海芙蓉
- 拉丁学名 Limonium wrightii (Hance) Kuntze
- 别名 石苁蓉、乌芙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矮小半灌木;老枝黑褐色,密被残存的叶柄基部;全株(除萼外)无毛。叶集于枝的上部(当年枝),肥厚,长2-4厘米,宽约4-7毫米,倒披针形,先端圆,下部渐狭成柄,基部扩张而半抱茎,中肋不显明。花序伞房状,花序轴由叶腋抽出,高7-16厘米,自上部二回叉状分枝;穗状花序通常由5-11个小穗组成;小穗含2-4花;外苞长约2-2.5毫米,宽卵形,先端锐尖,第一内苞长约5毫米,宽椭圆形,先端圆;萼长约5毫米,漏斗状,筒部沿脉被长毛,萼檐白色,通常褶叠而微开张,裂片尖三角形,下部沿脉被毛,花冠淡紫红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滩沙地。
分布范围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海芙蓉主要分布在福建、钓鱼岛一带。
主要价值
【汉语拼音】hai fu rong
【拉丁名】Atriplex maximowicziana Makino
【科属】分类藜科。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海滨藜的全草。
功效分类:利水消肿药,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
性味:淡;性凉.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